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抗日战争> 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1 / 1)

一九四二年缅甸失守后,尽管滇缅公路被切断了,抗战中国的国际援助只能依靠运量有限的“驼峰航线”支撑,但英国人还是认为他们的损失最大。日军占领缅甸全境,直接威胁着印度东部,而印度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也是其在亚洲的核心军事基地。丘吉尔担心如果中国战场崩溃,日军至少能够腾出十五至二十个师团进攻印度;一旦印度失守,日军便可直趋中东控制印度洋,切断盟军的海上运输线,在军事上与德国相互呼应。到那时,英国人的末日也就来了。

对美国而言,缅甸的失守也干扰了美国“先欧后亚”的整体战略。在与日本争夺太平洋控制权的同时,美国人希望通往中国的运输补给线畅通无阻,以保持住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同时确保中国大陆未来作为攻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

因此,反攻缅甸的计划始终在酝酿之中。

中、美、英三国对于反攻缅甸没有分歧,但在如何反攻以及何时反攻等具体问题上,虽经反复磋商,始终争执不休,以致反攻缅甸的计划被拖延了将近两年。拖延的根本原因,还是各国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并持有不同的战略目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单独抗击日本侵略的局面结束,中国人对利用盟国的军事力量在亚洲结束战争寄予厚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发现美英秉承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无法改变,对日作战始终被美英置于次要地位,中国战场在罗斯福和丘吉尔那里只是一个泄洪区——利用中国牵制并拖住日军,把日军这股浑浊的洪水拦蓄在中国战场上——因此,美英对中国的所有援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这个“泄洪区”的大坝垮了。对此,蒋介石的基本立场是:如果反攻缅甸,中、美、英须一起作战。中国军队在一九四二年第一次入缅时已有血的教训,决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美国人虽然对反攻缅甸态度积极,但基于“先欧后亚”的战略必须首先顾及欧洲战场,不可能派出足够的部队,特别是陆军主力参加缅甸作战,也不可能单独承担缅甸作战期间所需全部军事物资的供应。目前,美国人能做的是,派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同时督促英国人赶快行动。

英国人在“先欧后亚”的战略上与美国人一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自己的小九九。英国人普遍持有的观点是:英国本土是战争的枢纽,确保本土安全最为重要,即使马来亚、印度,乃至亚洲所有的殖民的全部丢失,只要保住本土,战争就可以坚持下去。因此,虽然他们为缅甸失守感到痛心,为日军有可能攻击印度感到担忧,但仍秉持这样一种应对方略:只要日本不主动进攻印度,英国就不用急于反攻缅甸。等到美国对日本实施大反攻,甚至等到美国兵踏上日本本土的那一刻,日本人自然也没有力量守卫缅甸了,英国便可坐享其成地收复缅甸。所以,没什么理由让英军马上就与日军在缅甸拼命。同时,英国人始终不赞成把中国大陆当成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认为盟军完全可以从海上给予日本毁灭性的打击。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心知肚明,英国人最大的心结他们无法明确说出口,那就是防止中国军队深入缅甸,即使目的是为英属缅甸驱逐日本人。英国人的担心是:中国和缅甸是邻国,历史上往来密切,现在缅甸正在兴起反对殖民的独立运动,一旦中国军队深入缅甸境内,很可能和缅甸人一起不仅打日本人也打英国人,那时候中国就可以取代英国成为缅甸殖民地的主人了。——英国人不知道中国人有句俗语叫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由于第一次指挥入缅作战失败,史迪威重新夺回缅甸的决心钢铁一般坚定。他的反攻设想是:利用美国运至印度的装备,训练中国陆军的两个军,指挥他们由印度攻入缅甸;与此同时,保持在云南西部的中国军队大举入缅册应,东西两路夹击,一举打通中印公路。然后挥师向南打到仰光,把日本人赶下印度洋,收复缅甸全境。——“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史迪威致电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要求至少给他派一个陆军师来,“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地区派遣作战部队是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史迪威的全盘计划,被盟军方面称为“安纳吉姆计划”。计划之雄心勃勃令人吃惊,其作战目的甚至包括一举收复越南、泰国、中国的海南岛和广州城——此时的史迪威并不认为他仅是美国陆军部派到中国战场的一位普通军事将领,他自觉至少是与麦克阿瑟平起平坐的盟军方统帅。第一步,英国出三个师,美国出一个师,中国出两个师,由印度的阿萨姆向东入缅,分别经过加里瓦、达木、霍马林进攻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同时,中国再出十二个师由滇西向西攻击,占领缅甸东北部的腊戍和八莫后,与从印度入缅的中、美、英联军在曼德勒会师。第二步,入缅大军呈扇形展开南下,直趋缅甸南部和首都仰光,向印度洋海岸驱赶日军;而英国海军和空军借陆军进攻之机,重新确立孟加拉湾制海权,收复安达曼群岛,并派出强有力的部队从仰光登陆,南北夹击,水陆并用,一鼓作气,拿下仰光。第三步,在收复缅甸后,集结中、美、英联军主力挥师向东,收复泰国和越南,直达中国北部湾沿海;而此时中国军队再出动九个师,从滇越边境向越南出击,攻占河内和海防港,最终夺回海南岛、香港和广州。在这一反攻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将分成两路,向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发动全面攻击,阻断日军的增援,彻底摧毁日军在台湾和菲律宾的海军能力。结局是:不仅在缅甸,包括整个东南亚以及南中国,日本人将被歼灭殆尽,盟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日本人在缅甸得手后不久,美国就开辟了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的空中航线,在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冒着风险开始向中国西部空运物资。但驼峰航线仅仅是一项应急措施。众所周知,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开辟一条突破日本封锁的道路,使足够装备全军的物资从陆路或水上得以发运。缅甸看起来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起始点,因此在史迪威的参谋部里,收复缅甸成为一个使人着迷的话题,一个发自内心又令人向往的目标。

“安纳吉姆计划”正是中国人所期望的。

除了不能将兵力派往缅甸外,美国人没提出反对意见。

而英国人却被这一庞大的计划吓坏了。

史迪威就这一计划,与英印军总司令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