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科幻小说>屌丝的爱情不浪漫> 第 6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 部分阅读(1 / 1)

第十七章 梦回童年

寒假的时候,我回到了老家,勾起了若干的回忆,很多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无节奏的回放。我自小生长在农村,从初中的时候就离开了老家,除了周末很少回家,大多数时间都在县城的学校度过,错过很多与农村接触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还是不会做农活,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奚落。县城的很多设施不断的变化,而农村的总显的落后几步,但还是在不断的变化。而我童年时候的很多记忆,已经有深深的剥离出自身的感觉,所以我倍感珍惜自己的触景生情的回忆。小时候的自己总是带着一脸的求知和好奇,对他人的印象的回忆和记忆,似乎自己永远是旁观者的形象,看着他们不断的制造着各种谈话和故事。这天我在街道上逛荡,而很少与人说话,最多是与人打一个招呼。言语也变的少了起来,生活环境的不同,与很多人都不是生活在一个语言系统和精神世界里。家乡的人大多还是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还是在开着那些熟悉的玩笑。对我们这些走进城里上学的人,总是少不了被开涮。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在外上大学的 学生都是呆呆傻傻,但言语中还是有 些羡慕。有时很惭愧,毕竟他心中的所谓大学生已经不那么值钱了。面对乡里乡亲的,我最多还是打声招呼,攀谈寒暄几句,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的话题我不感兴趣,我说的东西他们也听不懂。所以在家过年的时段,难免有些孤独,只能找些正在上学的孩子串门,但毕竟是屌丝出生。很多上大学的农家孩子,都是很十分的老实闷骚,在长辈和生人面前,总是很拘谨,几乎没什么话。很多父母在外总是描述自己的孩子多么乖,不出门,也不打牌,更是烟酒不沾,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电视,对很对屌丝大学生来说假期就是这么度过的。

其实父母并不真正了解他们,毕竟文化水平有限,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很少能透过表面的形象去关注他们的内心。大多数他们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多的幻想,高尚点的想法就是希望子女们能够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自私一点的想法就是把扶植小孩上大学做为一项投资,将来找个好工作,以便改变家族世代务农的劳苦命运,也好为自己挣些颜面,好光宗耀祖。可是他们毕竟不了解,这个时代已经在剧烈的改变着。在外打工的辛苦经历,让他们见识了很多有钱的人曾经成功的境遇,看到城里很多衣冠楚楚的上班族,心中不乏向往。对穷人来说,读书是大多数人来选择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捷径。可是社会毕竟社会已经深刻的变革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二十年前和现在上大学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化为普民教育。在很多农村人的印象里,大学生毕业以后还是可以分配工作,考上大学以后就无忧了,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不必接受风餐露宿的打工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苦累。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固化,穷人富人已经建立里坚固的各自 的生活圈子。而圈子里不断的近亲繁殖,对于想从下层想往上爬的人来说,这显的更加的困难。在计划经济包分配的年代,很多人通过上学这条途径,的确可以打破很多瓶颈,改变自己的命运。市场经济自由经济,大学生自由找工作,对很对人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中国是人情社会,对于优势的资源分配,掌权者自然要惠及自身。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还没从那个时代,可以让社会上如此多的穷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对很多希望迫切改变命运的很多农民来说,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孩子送上读书的道路,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念好书的资质。现在不管你成绩有多坏,都有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对于现在的很多学生,在高校扩招以前其实都是没有机会上大学的,而扩招对很多农家孩子的影响仍是不言而喻。他们中的很多都有进城生活的愿望,不管怎样都愿意去上大学。很多人其实学习成绩并不是怎么好,而父母有愿意出资让他们可以接受教育,期望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而这些学生综合能力并不强,从小可以获得教育资源并不多,并没有体现教育的本质意义。这样的教育对很多农村子弟没有实质的意义,反而是越来越贫穷,孩子其实也没有教育的更好。这种大批量的扩招,对很多办校者和其他一些组织有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并不关注教育的意义,所以在目前的这种高效的办校环境下要产生品质特别好的学校,有些不可能。

一个小女孩跑到了我的面前,满身的土灰,奶声奶气的说话,但几乎听不清,而后面的母亲由于拿腔捏调模仿孩子的强调而嗓音有些失真。然后跑过来一把抱着女孩,身材有些臃肿。而自己对很多家乡的人已经并不识得几个了,这位母亲看着似乎只有些眼熟,而实在是想不得了。她接过话,对我说到:“这不是展锋吗,大学生了,怎么啦。都不认识俺了,连句话都不肯说了。”一口浓重的乡音,她抱着孩子,面容憔悴看着像饱经沧桑,相貌与年龄已经十分的不相配。我有些尴尬,奋力的回想她是谁。这时候我妈出来解围:“他都没回过家,也不爱说话。”然后转头问我,:“还认识这是谁吗?”我羞愧的支支吾吾:“确实记不得了、”她眼神里有些失望,而没有继续看我,身材举动已经与平常的农村妇女无异。我妈说:“这是你震奎大爷家的,秀丽。我像触了电一样豁然想起了,有些不敢相信,我只知道不管怎样都得做出一些反应,“哦哦哦哦哦记得了。”我眼光转向她,仔细的打量,心里不免有些感叹。

在上小学的时候,王秀丽是我们班的班花,我也是曾经暗恋的对象,当然那个时候自然不知道什么是暗恋了。只是对异性的些许好感,出于被异性吸引的本能。因为乡村学校,大多都是以一个村为单位,每个年龄段设立一个班级,然后逐级升递。每个年级的人数也不多,往往一个年级就是一个班,所以小学的时候,全班同学五年都是在一块,可以说大家的童年都是彼此相连,在那个时候互相都是非常熟悉的。学校毕业以后都各自断了联系,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或者网络什么手段,而且当时的我们也并没有意识到一分手,可能就是十几年不见。在我记忆里,王秀丽在女孩中永远是最突出的,与很多女孩簇拥到一块,得到很多班里男孩的青睐。那个时候我还特别的儒弱,自然不敢与其他男孩一争红颜,只得躲在远处静静的看着她。而因为心存芥蒂,与她的相处是很不自然的,自己还是非常的紧张而且害羞。那个时候只能去躲避,然后在远处偷看。偶尔也会捉弄一下她,去办坏,希望博得她一时的关注,可是奇怪,无论我怎么努力,她却怎么也不生气,也不责备我,也并没有给我反应,这让我很失落。只是呆呆或者无奈的看着我,恶作剧之后,也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再理我。而我也试图在同学中做一些惊天动地具有轰动效应的事情,而她也从不为我欢呼。也许是我的错觉,只有在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才能感觉她在旁边注视着我。我在小学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我并不以此傲,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女孩都是喜欢闹腾的坏小子,而我一直为此努力着,却从来没有成功过。

而现在我回过神来,有些感慨。曾经的容颜已经不再,老大嫁做农夫妇。她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在上过学,早早的进入了打工者的行列,农村的女孩结婚的都比较早,很多在20岁之前已经都已经结婚。这个我有自己的认识,女孩年龄一旦大了,容颜容易老去,这是女孩选择早婚的客观理由,还有一个大的原因,就是农村艰苦的环境很容易 催老一个人的相貌。所以,为了找个好人家,不至于日后受罪,女家的父母都早早的托媒婆到处寻觅好人家。而秀丽的本身的条件不错,也早早的结婚了。听说婆家还不错,男的在外做生意,家境不错,她则一直安心在家照顾孩子,而今虽然只有21岁,已经是是3岁孩子的妈妈。安逸的生活,也让她身材臃肿。每天的茶米油盐,让她已经不在注意外在形象的保养。毕竟还是农村人家,下地劳作是不可避免的,看着外在已经与我印象中的她截然不同了。

几天后,我去参加了小学同学的聚会,一个个看似熟悉又陌生的男男女女走进房间,笑容满面的彼此拥抱,而很多人则看着动作十分的彪悍,言语还有些粗俗。特别是有人叫出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于是和几个男的攀谈起来,虽然看着熟悉,看已然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了,我知道小时候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可惜现在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了,只能奋力的从说话和动作从去找补那种感觉。有些人提及了我当初的一些事迹,如做过的一些囧事,或者我的成绩多么好,老师多么偏向我,而我也试图回忆,却毫无印象。

很多人都选择了辍学打工,而有所成的看似很少。从他们的形象和外在装束来看,这些年已经吃了不少苦。酒到三巡,很多男的都开始粗俗起来,但仍然相互劝酒,这也是 一种酒桌文化吧,很多女的也开始跟着起哄。而我已经没有与他们攀谈的兴趣了,发现确实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我也再次遇到了王秀丽,她身边站着一个魁梧的汉子,一手拿着酒瓶,一手烟不离手。与其他的伙计不停的攀谈,时不时举杯牛饮。经旁边的人解释才知道,她的丈夫原来也是和我们一个班的,牛二强。在我的印象他永远是最凶的那一个,身材高大,总受到老师的处分,我也一直和他交集不多,但他对我还不错,挺照顾我。大概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的缘故,格外受到了优待。我在他面前也不敢作怪,大概是因为害怕吧、

我上前走了过去,牛二强一眼就认出了我,“展锋……来来,老久不见了,兄弟,来喝了一杯。在那上学呢。”我拘谨的和他聊了起来,“上大学的可就是不一样,说话都这么斯文。”我有些无奈,很多人一见面就称呼我为“大学生”。我实在不知道这一个褒义词还是一个贬义词,是在调侃还是一种不屑。晚上随着不断的认识,名字一个个的道出,蒙尘的岁月开始渐渐的展露原有的光泽和生动的轮廓,渐渐唤起了我记忆,时间仿佛一下回到十几年前的时候。中间时日的断层,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变化了很多,生活环境不断远离,关系中多多少少的会有些间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