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无字江山> 第265章 复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章 复仇(2 / 2)

;;;;韩厥深明大义,为了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不惜违背屠岸贾命令而自刎……那么,为什么纪君祥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呢?

;;;;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是历来很多艺术家喜欢采用的方式,而这出悲剧的取材却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典故,那么,作者的用意何在呢?答案就在那个“赵”字上。我们知道,纪君祥是元代初人,而元朝灭亡的正是号称春秋战国赵盾一族后人的赵宋王朝。

;;;;因此说“存赵孤”有影射现实的民族意识并不是无稽之谈。元代统治者实现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人地位低微,而科举的不公正使得大批文人失去了施展才能、步入社会上层的机会。像关汉卿等有才之人不得不去写些元杂剧来谋生。尴尬的境遇、卑贱的身份,强烈地刺激了文人的创作心态,因此,元代能够产生很多悲剧杰作也绝不是偶然的。

;;;;再说回《赵氏孤儿》,其实早在南宋行将灭亡之时,文天祥就写过“程婴存赵真公志,奈有忠良壮此行”“祖逖关河志,程婴社稷功”等歌颂忠臣义士的口号。宋亡之后,怀念故国的人也常用“存赵孤”来表达他们的恋宋之情。纪君祥以浓烈悲壮的笔调写出的《赵氏孤儿》,又何尝不是对残酷现实的激烈反抗!

;;;;当戏剧搬上舞台,台下的观众看到这些悲壮惨烈的场景,听到“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这些慷慨激昂的唱词时,又怎能不产生悼念故国之思、恢复旧土之念呢?当看到最终大仇得报、恶人伏诛,谁又不会热血沸腾呢?

;;;;所以明人孟称舜评价该作品:“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快之文发之。读之觉太史公传犹为寂寥,非大作手,不易办也。”第一等的大忠大义、百折不回的复仇意识、前仆后继的反抗精神,造就了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

;;;;1912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离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不仅中国,赵氏孤儿的故事也在传教士的翻译下影响了西方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作为第一部广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戏剧作品,《赵氏孤儿》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即使比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毫不逊色。

;;;;提起《哈姆雷特》就不得不想起我们时常提及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翁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王室之间的恩怨情仇,争名夺利之间无辜的人被受牵连,而戏剧的主人公也在复仇之路经历了殊死较量。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名扬海内外的悲剧,而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也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两部作品的差异也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我一直认为《赵氏孤儿》重伦理实现,《哈姆雷特》重人性揭示。

;;;;《赵氏孤儿》更多的是关注复仇事件本身的发展,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少,显然是以故事为中心的情节悲剧。剧中矛盾冲突集中在赵盾等人的“忠”和屠岸贾的“奸”方面。

;;;;忠臣一家被安上“不忠不孝,欺公坏法”的罪名而惨遭灭门。悲剧开场就定下了谴责奸贼和同情忠臣的感情基调,显示出清晰的评判态度。而屠岸贾一手遮天,倒行逆施,激起了有良知的人们极度的愤恨。为了斩草除根,他竟下令要杀死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之上”的所有婴儿。为了保护赵氏孤儿还为了拯救全国的婴儿,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悲壮行为,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他们的高风亮节,也升华到了为群体利益的高度。

;;;;而《哈姆雷特》更侧重对剧中人物复仇前后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性格悲剧。悲剧冲突的重心并不是克劳狄斯的罪恶行径和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之间的对立,而是集中在主人公的内心挣扎上。“是活着还是死去”,类似这样激烈的内心斗争构成了剧本主要的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的生活本来是无忧无虑的,所以他一开始对人类抱着美好的看法。但是突然间,父死母嫁,王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