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9年,文帝年间匈奴对汉朝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爆发了,然而事实却是,匈奴的“大动作”很有可能只是在“以战求和”。刘恒与匈奴和亲议和,由于汉匈交战多年,这种“和亲”在维护和平上的效果已经微乎其微,但刘恒别无选择——和亲是唯一英明的策略。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作战最怕什么?
骑兵。
这个答案简直是脱口而出。
不论汉朝是富强还是贫弱,要和匈奴作战,有充足的骑兵都是前提,至于有没有良将那都是往后面才要考虑的事情了。
骑兵是和匈奴作战最基础的条件,然而这偏偏是汉朝最缺乏的。刘邦执政时期连马都是稀罕宝贝呢,就更别说找马装备骑兵了。汉帝国发展到刘恒执政时期,虽说家底没有刘邦时期那么可怜,但由于前面积攒的问题太多,整个国家还是缺乏和匈奴大规模作战的实力。
对文帝政府而言,匈奴的侵略难以阻挡,和亲是唯一有效的策略。
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9年),匈奴十四万精锐铁骑南下进攻汉朝的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和处于当地的汉朝重要军事关隘——萧关。
西汉时关中地区四个方向有四个重要的关隘,东边是函谷关,西边是大散关,南边是武关,北边是萧关。萧关是护卫关中、防范匈奴的重要屏障。匈奴大军此次南下突破萧关,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卬,俘获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大军一直行到彭阳县(今甘肃镇原东南),并火烧了回中宫(西汉离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匈奴人的侦察兵甚至已经到达了雍县(今陕西凤翔城南)和甘泉宫。
《括地志》记载:“秦始皇作甘泉宫,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甘泉宫距离长安只有三百里,远远地都能望见长安。匈奴大军如此逼近汉帝国首都,这实在不能不令刘恒感到惊恐万分。而且匈奴军此次声势浩大,陈序经先生认为:“这恐怕是冒顿围高祖于白登以后最大的一次入侵,而且深入塞内。”(《匈奴史稿》)面对危机,刘恒不得不紧急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刘恒调派首都军区司令员(中尉,后改称为执金吾)周舍,还有原来跟着刘恒一同从代国到长安的郎中令张武,让他们二人征集千乘战车和十万骑兵,屯住在长安附近,防备匈奴的进攻。
此外,刘恒又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远侯魏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将军,让他们率领士兵抵抗匈奴。
刘恒对这次对匈作战十分重视,甚至原本有御驾亲征的打算。按照《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刘恒在战争期间亲自跑到前线去慰劳将士,申明法令,奖赏官兵,还参与部队日常训练的活动,并打算亲自率兵讨伐匈奴。群臣都劝阻刘恒,可刘恒不听,最后还是薄太后下令留住了刘恒。
老上单于在汉朝境内大约逗留了一个月才班师离开,汉朝的军队并没能追击匈奴军队多远,随即也就班师回朝,匈奴没有受到打击,反倒是汉朝这边损失严重。此后匈奴又多次进攻汉朝边境,抢走了许多人口和牲畜,其中汉朝的云中郡和辽东郡受到的损失最大,代郡损失了一万多人。
但是文帝年间在汉匈交往的过程中,匈奴方面也并非毫无损伤。当年韩王信逃到匈奴的时候途经颓当城(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苏尼特右旗之南),在那里韩王信的老婆产下一子,被韩王信起名为颓当,韩王信的太子的老婆也产下一子,取名为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