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铁血抗日> 第 58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8部分阅读(2 / 2)

何峰的旧疾来得快,也去得快。仅闭门谢客一天,第二天,何峰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何峰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他对“西安事变”事件,首次正式向媒体发表了自己的公开声明;“他和他的追随者支持并忠于蒋介石,声称委员长是中国唯一合法之領袖。呼吁这次扣蒋事件的制造者张、杨二人尽快释放领袖。同时也表示对张、杨二人其抗日救亡的爱国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支持张学良等人提出这八点要求,并表示愿意亲往西安劝说蒋、张、杨三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在委员长统一领导下的全国联合抗日,一致对外。”

何峰的公开声明令很多人感到意外,这次扣蒋事件的制造者张、杨二人,曾经坚信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不满的何峰和那些因蒋介石一统天下的野心,而受害的军阀们会联合起来做他们的后盾,指责蒋介石。但事情恰恰相反,何峰发表公开声明后,冯将军的追随者,甚至包括桂系军阀,相继公开声明支持并忠于蒋介石,并要求张、杨二人尽快释放蒋介石。这使两位将军明白了他们的困难处境。不得不向南京国民政府来电,欢迎何峰到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在南京,中央政府任命孔祥熙为代理行政院长,任命冯将军领导国家军事委员会,何峰为和谈特使,同时由何应钦调动军队,准备和谈不成,随时动武。

()

12月12日,孔祥熙和委员长夫人乘快车从上海抵达南京。拜访了最先站出来公开声明;支持并忠于蒋介石的何峰。

这位长得漂亮,很有魅力,既老练圆滑,又有外交手腕的委员长夫人和孔祥熙向何峰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何峰也客气了一番后道;“院长,大嫂,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联合抗日乃大势所趋,但大哥的性格二位十分清楚,不会轻易签城下之约。希望二住先到西安劝劝大哥,我随后再做大哥和张、杨二人的工作……”

委员长夫人和孔祥熙连连点头称是。

12月20日,孔祥熙和委员长夫人上午10时乘飞机抵达西安,面见了蒋介石。

22日上午10时何峰乘飞机抵达西安,少帅和杨将軍到机迎接,见到何峰,少帅有气无力、甚至有些惭愧地叫了一声“二哥!幸苦了。”何峰见少帅看上去很疲倦,忧心忡忡,一边的杨将軍则明显的很紧张。

何峰友好地与两个人握手,好象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

随后在少帅的陪同下何峰拜见委员长。因为孔和宋二人将事变期间南京所发生的一切早已告诉了他,蒋介石见到何峰后甚为感动,叫了一声“贤弟”,与何峰相拥失声大泣。哭够了的蒋介石抬头发现见一旁的少帅,火气马上上来了冲少帅大声吼道:“你给我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兄弟。”

“贤弟,你先回避一下,等我先慢慢劝劝大哥。”何峰见蒋介石很冲动,因愤怒,他全身颤抖,马上上前劝道。

少帅很是尴尬点了点头,悻悻无言地离开了。

蒋介石的激噪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了。但何峰一提到全国联合抗日,蒋马上变了脸,他怒冲冲大声喊叫道;“不,我不会屈服于任何卑鄙小人,我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决为唯一之途。要么他们杀了我。”

何峰等蒋的怨气发泄够了,才开口劝道;“大哥,即使军事上打击成功,即便西安被占,少帅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加上小日本虎视眈眈,大家都会成为民族罪人,而且不论是谁,而且一旦开战,谁又能够在战火中百分之百确保全大哥的生命安全……”

由于何峰的特殊身份,蒋介石在何峰的劝说下, 蒋介石渐渐通情达理。当天下午,他召见了张学良说;“他已同意张学良他们提出的方案。”

25日,共产党的周代表在宋子文陪同下也面见了蒋介石。

心情好了许多的蒋称;在剿共的所有岁月里,他一直记怀共产党的领袖们,他们许多人曾是自己部下。既然他能对桂系施以仁怀,那他对他们亦一定能慷慨对待。他已委托张少帅来改编红军,若红军对其效忠,他们将享受如胡宗南军队一样之待遇。

12月26日,在何峰和少帅的劝说下,杨和共产党二方商议后,也最终同意释放蒋介石。

12月28日蒋介石当天召见张、杨,说;“尽管他们做法系叛变行为,但他原谅他们。他信誓旦旦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随后蒋与何峰一起动身前往机场,尽管何峰极力劝说少帅在西安管好部队,防止日本人入侵,但少帅为表诚意,有愧疚感的他仍固执地要陪蒋返回南京,三人乘波音飞机离开西安,4时30分抵洛阳。引起中国和世界瞩目的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

也跟历史上一样,到南京后蒋介石食言了,少帅被软禁。再也没有回到他的部队中了。没多久,群龙无首、发生了内乱的东北軍也被报复心极重的蒋介石趁机解散和收编。当时中国实力仅次于中央軍集团的东北軍集团从此消失了,蒋介石实力陡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十一章、淞沪会战爆发

本章引用不少历史资料,特设为公众版。

8月13日。

亲自兼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蒋介石,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威风一把,捞点政治资本。决心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奇袭扫荡上海日本之潜势力,彻底消除国府“后院”之潜在威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