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等科举仕子,前脚方出长安,后脚长安就掀起了一阵波涛骇浪。
国朝于上午示之诏告,兹国局动荡,甲兵不足,召各大族出家兵、丁壮以充国力,就地成军,整编卒伍。
此诏告一出,顿时惊起千层浪,波纹自内城而发,逐步涌向外郭、周遭诸县,乃至更远。
下午时分,城内一众士族会首,就应诏告所言,商讨机务。所聚地点正在京兆杜府,云者百余人众,结果不欢而散。
多数人愤然离去,直奔相距不远的韦府,寻韦端来商讨如何应对此事。而杜府之中,留下来的诸家,也皆是义愤填膺,虚冲韦氏大骂不休,同时也不忘痛斥某些人忘恩负义。
京兆韦杜,便是长安一带的地头蛇。大多数世家豪强,都依附在两家身边。
正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京兆韦杜并非一族,虽然姻联不断,可依旧形成了两家之势,不能同心一处。
韦氏纠集众人,想要逼迫杜氏表态。杜翕当然不同意,毕竟先前已经思量万分,成算利弊,委实差异过大。
杜氏身为领头羊,与大多数世家的愿念不同,自然也就被抛弃了。甚至韦氏为了联合人心,更是踩了一脚杜氏。这番五里之举,自然是引起杜翕及一众心腹的愤懑。
次日一早,太仆卿上奏启文,言国朝多动刀兵,民疲国乏,请息兵罢战,休养生息,与民俱安。
附应者二百余人,声势浩荡。
这其中不乏一心抵触大王所下之子的世家豪族,也不乏一心为国担忧的忠耿之臣。因为任谁来看,大王突然要征募士族私兵,聚伍成军,都是想要进一步扩张兵力。而扩张兵力后,怎么可能不打仗。
毕竟,养着一二十万的大军,国朝的压力也非常大。可偏偏大周的地理位置,也导致必须要供养数目众多的兵马。鲜卑、匈奴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即便不用远驻边塞,节省大量的粮秣。可军队的数量,必须要充足。
因为只有跟鲜卑、匈奴开战,函谷关也肯定会面临楚兵的进攻,甚至还有河东也会面临汉庭的进攻。
对于大周而言,两面作战甚至三面作战,都在未来的战略思量之中。
一国之中有鹰派,自然就少不鸽派。
军方有着大王的鼎力支持,自是锐意进取,恨不得年年发动战争,来为将士们谋取厚利,为自己加官进爵,为国朝开疆拓土。
甚至不仅仅是军方成员,便是天天呆在长安城内的诸多文职人员中,偏向鹰派的也是不可计数。毕竟,国朝新生,士民心气,正是尖锐之际。
而鸽派基本上就是一些年纪显长的朝中老臣,他们的地位也普遍比鹰派人员更高,但那屈指可数的人数,成了一大劣势。
不过,高诚从来都不会忽视掉鸽派。大周太年轻了,刚劲锐意十足,确实是好事。军国体制之下,鹰派人员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国民心气。
然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过刚易折。
没有鸽派持重老人的牵扯,高诚也担心这架战车,不能及时悬崖勒马啊!
所以,但逢军队的实力扩张一番,鸽派成员势必要站出来阻挡一下,这已经成为了常态。不过这次显然踢到了铁板上,着实让高诚很是不满。
以前这群老臣,说说道道两句也就算了,现在正值关键时刻,反而帮起了倒忙!
作为鸽派首脑,深知内情的阎象,顿遭一阵痛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