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朝,百官俱至。
阎象等人以传国玺回朝,天命归周为由,三请加尊。
这回高诚也没有再谦虚,遂言明武功文治,及涉天命之应,命百官筹备称帝事宜。
随后,又商定国号、年号、增爵、封赏等事宜。
大半天的时间,就在君臣朝议间度过。
时归正午,大朝尽散。
周国诸府寺,于朝会后,当即命人传散大王准备于明岁二月二十三日,行舆兰池,祭天称帝的消息!
除此外,传国玺复归周国的消息,也是不断的在市井之间流传。
周国百姓,自然是闻讯而喜,上下鼓舞。
至于外界,那就不一样了。
楚国得到消息的时候,袁术等人早就料到了这一切。
从李就盗宝出洛阳的次日凌晨,洛阳东门都尉报言张府车驾往函谷而去。紧接着,周军围谷城兵马撤回函谷,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但可惜的是,由于先前判断失误,等楚国精骑抵达函谷时,李就早就进入了周国境内。
甚至,由于李就的叛变,原本国朝谋划的军事部署,也就此放弃,业以为周国已经得到了具体计划,担心为敌所趁。
这月余来,袁术每天都在宫内怒骂着高贼匹夫。但楚国上下,多数不知传国玺被盗之事。
而现在,周国上下皆言传国玺出现在了长安,不由惹起议论纷纷。
为了应对这般尴尬的局面,楚国也迫不得已命人散播消息,谣传传国玺至始至终都在洛阳。周王所得传国玺,乃彼等伪制!
周国当然不虚,毕竟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楚国就是在硬撑着死倔。也是不断的反驳着楚国上下的谣传。
在这场关乎国体的争论中,自是谁也不肯轻易认输。于是,一番口水仗,就此打响.....
安坐在大河北岸的赵王,看着周楚两国在那里腻腻歪歪,也是挺烦的。从秋收开始,到现在都几个月了,就是不肯打起来,有意思吗?
迫不及待想要南下中原的袁绍,也只能看着微妙局势,老老实实的让邺城聚集的十万大军,尽数散归地方。毕竟,岁旦马上就要到了,两三个月后就得筹备春耕之事。
秋收耽误了下,没啥大问题,冀州人多地广,少个百万石粮食,影响不了什么,但春耕可不能误了!
至于两国的口水仗,袁绍遵从大臣的意见,敬请汉天子,下讨伐檄文。一讨楚国,夺回本属汉天子的传国玺。一讨周国,怒斥尔等妄称天命,僭越称帝。
总归,也就过过嘴瘾而已,谁也不会当真。
或者说,要是赵国此时攻打楚国,周国上下还巴不得呢。
随后,周国不服,以汉室无道,失之天命,群雄当共逐之。又大赞周王武功文治,德行仁厚,乃有为之明君,天命悉当归之。
于是,周国群儒,一边跟楚国打着国体之争,一边跟赵国打着天命之争,甚是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