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回明逐鹿记> 回明逐鹿记第57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回明逐鹿记第57部分阅读(2 / 2)

“大人,卑职所言并非妄语,不过其中原因不可宣之人前,敢请大人屏退众官,卑职再为大人详细道明。”

宋康年一本正经的提出要求,认真观察宋康年表情,渐渐觉得宋康年不是在说笑,心中狐疑的杨刚想了想,决定姑且相信宋康年一次,不过,杨刚并非让一众文武都离开了,而是留下了颜越、林宁等最信重的几人。

第三百四十八章献策二

“颜先生、莫先生是我最敬重的长者,其他人是我能交托生死的兄弟,宋先生有什么话尽可直说,本官洗耳恭听!”

杨刚说得认真,态度很诚恳,留在政事堂上的几位文武心中感激,目光却都落在宋康年身上,大事当前,自然是正事要紧!

众多目光齐聚一身,宋康年不见一丝慌乱,微微一笑,缓缓开口。

“请总督大人亲自出使江南,只怕许多人都以为宋某荒唐,所言不羁之至,也是,常人看来,总督大人身负重任,我胜捷军十万虎贲、秦地万千百姓前途皆系大人一身,多少大事仰仗大人裁决,怎可自贱身份,去做什么使节?”

“更者,在座几位大人只怕回想,总督大人要去了金陵,胜捷军权柄又交予谁人,此去江南少则三两月,多则一半年,期间秦地若有什么变故,只怕悔之晚矣,是也不是?”

“以总督大人如今身份地位,觐见新君,所得不过虚名,却需千里跋涉,甘冒艰险,成则于我胜捷军无益,稍有闪失,大好基业,一番心血,只怕便要付诸东流了!”

宋康年没有直接讲述杨刚是最佳使节的原因,反倒自相矛盾地直指缺陷,这一来反倒让所有人生出好奇,进而深思起来。

世上哪有人自己拆自己台脚的?没有这个道理啊!宋康年如此说,唔,必有深意!必有深意!

果不其然,宋康年洋洋洒洒一番话自爆其短,待到最后,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祸福相依,世上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总督大人若是肯亲自出使金陵,觐见新君,只要运作得宜,其中好处么,嘿嘿,也无穷的很!”

哎?有好处么?真的有好处么?唔,我想了这么久了,怎么就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杨刚很是疑惑,盯住宋康年,一心要听听好处是什么,可是宋康年却没有如杨刚所愿,讲那无穷的好处,反而又说出一番让所有人色变的话来。

“大人,宋某初入胜捷军,未有寸功,便受大人重用,实在心中有愧,为报大人知遇之恩,宋某苦思冥想一策,送于大人,只要大人敢冒些凶险,出使金陵,依策行事,不敢说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叫天下人刮目相看是一定的!”

“循规蹈矩出使金陵肯定没有卑职所说奇效,须得另出奇兵。此番出使,第一要大张旗鼓,让天下人都知道总督大人千里迢迢觐见新君,使天下人都知道秦地尚有忠于大明的王师,尚有忠于大明社稷的勇将!”

“第二,大人要大肆宣扬我胜捷军军威战绩,前有奇兵突出,打败闯贼,使秦地自流贼手中光复,后有风陵渡血战,使满清鞑子止步山西,如此种种,求取朝廷褒奖!”

“第三,则是之前大人提到过的,向今上索求援应,秦地地贫人稀,物力维艰,我胜捷军缺兵少将,粮饷不足,朝廷若是不速速给予援手,甘陕两地旦夕难保!”

说到这里,宋康年略略一停,视线扫过众人,目光闪烁,众人微微一怔,随即齐齐一笑,却是心照不宣,达成了默契。

“以上三条只要做到,便足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佩、赞叹,足以让朝廷给予诸位大人应得褒奖,不过,单此却还不值得让总督大人千里迢迢亲自出使金陵,唯有做到最后一条,嘿嘿嘿…………”

宋康年轻轻一笑,笑得杨刚心里痒痒,按捺不住,杨刚追问了一句。

“宋先生,不知最后一条是什么?若是照做,于我,于我胜捷军又有什么好处?”

“好处么,便是让天下人知道总督大人有勇有谋,赤胆忠心,乃是如孙传庭孙公一般的能臣良将,若是将来有变,朝廷不足以…………忠勇之辈还有可报效国家的去处,我汉家百姓还有可依仗投奔的去处!”

这番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齐齐色变,却又心荡神移,严格说起来,宋康年这几句话即便算不上大逆不道,也绝对是心有不臣,安一个割据自大的帽子钢钢的,不过连同杨刚在内,没一个人出声指责。

杨刚是知道历史走向的,颜越、莫言深知江南吏治败坏,军队糜烂,林宁、张路则纯粹是不想受制于人,自家兄弟割据一方,何必受制于千里之外、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小朝廷!

各有心思,所有人默默无语,齐齐盯着颜越,想知道颜越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这最后一条么,便是请总督大人地位稳固,朝廷至少颜面上要给予礼遇后,上书今上,直言如狼似虎的满清鞑子才是我大明心腹大害,日薄西山的李闯则不过是疖藓之患,金陵朝廷联清剿贼之策绝不可取!”

“除此之外,大人还要直指江南官场弊病,呼吁息党争,罢内斗,整治吏治,清除贪腐,与民休息,整军修武,以期来日北伐,克复中原!”

杨刚目瞪口呆,实实没想到宋康年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一番话倒是没有错,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可是…………

让我否定南明朝廷已经定下的国策?宋矮子太看得起我了罢!弘光帝也好,马士英、史可法也好,他们能听我的么!扇人家老大一耳光,我擦,我还回得来么!?

直指江南官场弊病,呼吁息党争,罢内斗,呼吁整治吏治…………这这这,要是能做到的话,合起来也有百万大军的南明又如何会亡,而且还亡得那么快!

杨刚倒抽一口凉气,下意识地便摇起头来,只觉得最后一条忒不靠谱,其他人也纷纷露出相差无几的表情,以为最后一条绝不可行,唯有颜越皱着眉头,想了又想。

“康年兄所言这最后一条,只怕不会被今上和当道诸公采纳罢!”想了半晌,颜越表情凝重,缓缓开口。

“呵呵,颜公说得不错,宋某这最后一条绝不会被采纳,总督大人只要一提,嘿嘿,只怕立刻便成为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哎?宋矮子知道啊!?那为什么,呃,让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总督大人若按最后一条行事,弘光帝和当道诸公一定会深恶大人,不过为了秦地局面,大人必不会有什么凶险,最多不过被训诫一番,不提粮饷援军,把大人赶回秦地罢了。”

宋康年笑一笑,也不管杨刚还在苦思,继续说到,这几句话一入耳,杨刚心中一动,突然有所领悟,可是不等想明白,宋康年又开口了。

“遥想北宋故事,徽宗与金人结盟,遣童贯伐辽之时,只怕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靖康之耻罢!嘿嘿,若不是总督大人屡屡警惕鞑子,以鞑子为心腹大患,宋某只怕还奉不上这看似荒唐的一策,唔,要是李闯为满清所灭,鞑子兵锋南下…………总督大人目光长远,实在胜过卑职甚多啊!”

宋康年长叹一声,瞧着杨刚的目光颇为奇异,杨刚却为注意,只是反反复复思索宋康年所献计策,同时回忆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么?领先时代半步是圣人,领先时代一步就是疯子,我要是照做了,是圣人还是疯子?

唔,前面多半要被骂,等到鞑子兵锋南下,老子就能咸鱼翻身了,然后么………啊,我明白了,怪不得这宋矮子口气这么大,说什么名垂千古,青史留名,不过,最紧要的却是………忠勇之辈还有可报效国家的去处!天下百姓还有盼头、希望!

神情变幻不定,杨刚突然挺直腰板,双目泛出精光,却是终于想通想透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有所为

对于一个拥有稳定统治的利益集团来说,制定任何政策都一定经过深思熟虑,都一定会反复推敲,刚刚兴起一年多的胜捷军虽然还远不成熟,但是也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几个人花一两天便决定一项干系重大的事情了。

几天来杨刚一直在思索,思索宋康年献上的最后一策,争取人心之策!

大张旗鼓地提出满清鞑子才是大明心腹之患,然后冷眼等待李闯败亡,清兵南下,江南涂炭之时,便是杨刚声望大涨之日,到那时天下俊杰必将争相来秦,可是…………

说实在话,杨刚对于出使金陵并无多少兴趣,宋康年描绘的天大好处让杨刚心荡神怡了一番,可也仅仅是心荡神怡罢了,比起在天下人心中树立标杆、名垂千古什么的东东,杨刚更在意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

杨刚的根基在胜捷军,胜捷军的根基在三秦,而三秦距离江南实在是太过遥远了,即便赢得了江南人心,使天下人认同杨刚是名臣能将,挽天倾全赖杨刚一人,对于杨刚和胜捷军来说,也绝难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利益,反倒会遭致满清鞑子的忌惮,说不好清军灭掉李闯之后,不会南下攻打糜烂的江南,而是先全力攻秦!

关中沃野千里,三秦形胜天下,易守难攻,可是反过来说,外部势力只要卡死几个要点,胜捷军也难以与外间联络,短期内只能依靠自身,而要想有所作为,绝不能寄希望于千里外的江南!

做出正确的预判,让天下俊杰人心归附又能怎样?来几个读书人可增加不了几分实力啊!唔,要是能直接控制江南,控制更多的人口、地盘还差不多!

反复考虑,多方筹谋,与颜越、林宁等人商议了不知多少回,杨刚最终认定,自己亲自出使金陵并不是上佳之策,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不错,可问题是民心在什么地方,千里之外的人心就算被杨刚争取到手,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可是…………

可是心里已经有了判断的杨刚没有按照逻辑做出选择。

“我决定了,出使金陵一事就由我亲自担当罢,唔,颜先生也去,好为我解说江南人情风物!”

杨刚这么说到,面前是诧异之极的一干心腹兄弟,林宁、张路等人原本以为杨刚可籍出使一事获取一个丘八本不会有的巨大声望,随即在杨刚解说下,渐渐意识到声望并不能变成胜捷军最需要的实力,可是这一刻杨刚却又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接连不断的落差让几个直肠直肚的人懵了。

颜越倒没有呆住,不过也十分惊讶,颜越对于争取人心、积攒声望一事很热衷,十分清楚人心、声望的巨大力量,不过如果会让秦地面临的压力剧增,立刻直面鞑子兵锋,那么颜越一定会会选择更明智的韬光养晦之策。

宋康年所献计策虽然不错,却是长远之策,不能立刻对我胜捷军有所裨益,总督大人已经知道其中利弊,为什么还会做如此决断?唔,不明白啊不明白!

颜越认真思索起来,企图找出可能忽漏的地方,一旁全程参与商议的宋康年则皱起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这年轻人会选择我的计策呢?我这一策………其实是不安好心啊!

宋康年想着,心情复杂,正如杨刚所想,若是杨刚真得去了金陵,依宋康年之策行事,名望一定会有,可是只要满清不蠢,闻听消息后便一定会将杨刚和胜捷军当做心腹之患,到那时江南便可偏暗一时,而三秦则要陷入战火之中!

没有人知道宋康年其实知道所献计策的凶险利弊,所有人都以为宋康年是真心在为杨刚打算,毕竟,争取人心这等事情干系实在太大,若是成功,难说会有怎样的功业,与之相比,一些凶险没有考虑到又算得了什么!

宋康年早就想好了脱罪之词,事实上如果杨刚没有看出其中利弊,选择依计行事,宋康年也会佯作才想到其中弊端,给予提醒,可是宋康年偏生没有想过,杨刚自行做出正确判断,却依旧会选择江南一行!

不为利益所动,看出我这一策的弊端,这年轻人智谋是有的,没有因此怪责于我,加上前番表现,也算心胸宽广,可是,这年轻人到底如何想的?,

一向以来平静无波的目光闪烁起来,宋康年真心有些看不懂杨刚,而此时此刻,杨刚却在思索极其遥远的事情。

后世膏药国逞凶亚洲,几乎使中华灭亡,若是其时人人各顾私利,不肯以国家为重,便会如何?朝鲜战争打了三年,若是没有成千上万华夏儿女献身,天朝还能有后日的安稳发展么?而眼下,若是我真个选择偏安西北,为了一己私利坐看满清鞑子蹂躏江南,坐看后世闻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算日后我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万世之基…………我心能安么!

南明如何腐败糜烂,与我该当付出的努力又何相干!唔,谁说出使金陵就一定会引来鞑子忌惮了,就不能既不引起鞑子忌惮,又使得我汉家百姓有机会少受一些兵灾战祸么!

不引起满清鞑子忌惮是不可能的,自打风陵渡一战,清军便意识到秦地有一支大明劲旅存在,为防胜捷军,镶红旗兵马便驻扎在山西,再没挪窝,若不是满清更在意湖北湖南一带的闯军,更在意已经登基称帝的弘光皇帝和金陵朝廷,一定会派遣大军再度攻秦。

胜捷军与满清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一点杨刚心里清楚,眼下所求的不过是尽量推迟这一战的发生而已,以此为前提,杨刚倒是想出了主意。

只要不旗帜鲜明地视满清鞑子为心腹大患,不就结了!唔,态度模糊一点,给金陵朝廷提个醒,让南明多少有些准备,让江南官军不要一触即溃!

杨刚心里盘算着,真心不希望看到江南沦丧于异族之手,让南明多少有些自保之力对于甘陕和江南来说是双赢,南明朝廷可以继续存在,江南官绅百姓可以少些苦难,而胜捷军则能多些发展时间。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受些辛苦出使江南,游说金陵朝廷加紧军备,便是该当的作为!

再一次下定决心,看一眼神情各异,但明显反对居多的众人,杨刚双眼扫视一圈,目露坚定之色,而后开始详细解说自己的想法。

这一说便是大半天,直到月上柳梢头,杨刚和心腹兄弟们才算统一了意见,出使一事便按杨刚所思办,而颜越随行参赞。

大方略定下了,下面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杨刚几时动身,随行带多少军卒保护,杨刚走后谁人暂掌胜捷军军政大权,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事情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安排好的,其中有太多需要考虑之处,而时间却已经晚了,是以杨刚决定第二日再做商议。

夜色已晚,林宁等人并未直接离去,而是被杨刚留下来用晚饭,文官武将们跟随杨刚一起走出政事堂,沐浴在夜空下,一轮明月清亮无比,可如水月光下的胜捷军群英却神情严肃的很。

瞧了一眼心事重重地心腹兄弟们,杨刚伸了一个懒腰,决定已经作下,不管文官武将们是赞同还是反对,杨刚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杨刚身后,宋康年默默盯着杨刚背影,目光复杂的紧,当得知杨刚做出最终决定的原因后,宋康年便纠结起来,而在刚才,这个身材不高的中年人也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心系苍生,仁厚远超李自成那厮,又有勇有谋,这样的人物若不值得真心辅佐,还有何人值得!

第三百五十章有所所为二

因为与自己无关,或者关碍不大的人或物努力拼搏,甚而甘冒巨大风险,这样的人在后世许多人的眼里无疑是一个傻子,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无法理解邱少云、黄继光一类的英雄人物,也很难认同历史上诸如文天祥、岳飞一类近似愚鲁的忠贞,至于兰考袁厉害这类以实际行动乐善好施的小人物,除却伟光正的地方政府会立刻揪住这个收养‘弃’婴二十年的普通女性的小辫子——非法收养,还有许多聪明人立刻生出无数质疑,在聪明人眼里,收养‘弃’婴而不求回报怎么可能!?

庆幸的是杨刚穿越到了大明,远离后世天朝,所以不必面对许许多多的质疑,心系天下苍生,为了大明老百姓不受异族奴役的一丝希望千里跋涉,为了让华夏大地不沦落?br /><b>:</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