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副主席的女儿出版的诗集被爆出来,现实版的《我的区长父亲》生动地上演了。
里面的诗歌——姑且称之为诗歌,有多辣眼睛且不谈,关键在于部分作协下辖群体的操作,真的是强行迫使华夏人民欣赏了一出皇帝的新衣。
国内的主流文学期刊一波尬吹,愣是把小学生日记说成了现代主义的先锋作品,不说文人秉正清高的风骨,连一丝面皮都自个儿扒拉下来揉搓了。
比掩耳盗铃都可笑,简直是考验全国网友的智商与善良。
但不要脸的又何止日趋边缘化的作家们。
同样在前几天火出了圈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上,足球与篮球的菜鸡互啄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唾面自干都不足以形容一些人的境界。
只是用节目发起人的话说,无所谓,主要是挣的多。
所以嘉宾们面对群嘲也可以嘻嘻哈哈,坦然自若,不以为耻。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无数赋予意义的精神性东西都在消解,不要脸被正大光明地当作了成功学的窍门,只要钱到位似乎别的就变成了无所谓。
正如在娱乐圈的一句话,黑红也是一种红如今算是常识,本身映射地就是无底线无节操早已成了心照不宣的大流。
岂止是娱乐至死而已。
可比较吊诡,也让韩试稍许心安的是,人们的心中终究是有一杆秤的,因而才会怀念许许多多在消逝的东西。
或许越是没有的,才会越是抬高。
就像烂片横行才有人心心念念着老电影,总觉得以前的好看;就像扶不扶成了一个摇摆不定的问题,很多理所应当的正义才会被歌颂成稀罕事儿。
消逝的同样包括了人。
韩试从云中回来,在家休息了一晚,就发现韩爸的情绪一直不怎么高。
韩妈说,是达叔去世了,而韩爸是达叔的小粉丝,虽然不是铁杆的,可加上一点文青病的发作,就当了好几日忧郁大叔了。
达叔是网友们的亲切称呼,一个笑起来憨憨的男演员,是港岛电影没落的余晖中非常有名的一名黄金配角,同星爷一起塑造了无数广受喜爱的经典荧屏形象。
达叔、英叔……每一次老演员的离去都让网友们难过,在不舍之余又不免唏嘘回顾一番以前的大部分演员有多敬业,现在的有些就有多糟心。
虽然有情怀的因素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受到近乎普遍认可的艺人几乎不会出现了。从前的叫明星,是从技艺到德行的接受,现在的叫偶像,依赖运营和资本的人造力量成了根本。
韩试不是达叔的忠实影迷,却也理解韩爸的感受。
就如前世听说金老先生去世,会有江湖子弟催人老、一个时代落幕的感慨一样,达叔的离去大概让韩爸也恍惚清晰地感受,青春真的逝去了,连缅怀的凭依都在不断减少。
韩试没有试图安慰,跟韩妈汇报了一下在国外几天的大致经过,和爷爷奶奶聊了会天就睡了。
时差转换很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