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崇祯元年> 第十三章战后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战后2(1 / 2)

不得已再巡抚大人的逼迫下,延安知府,派出延安府,能战的两千士兵,去围剿起义军,但是起义军也不是吃素的,看到官兵主力来了,就不和你打,就往山上跑,带你绕圈圈,不和你硬碰硬。

等官兵走了,被派到别的地方,对付别的起义军时,再出来从新攻打县城。使得官军成了救火队员,疲于奔命,今天追这个打,明天追那个打,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不仅没有消灭掉起义军,反而,经过长期的战斗,让起义军抛弃老弱,留下的都是精壮士兵,使得起义军越来越强大,最终再今年七月,被王嘉胤的起义军所部,手下大将名号为黄虎张忠献设计埋伏大败官兵,让张忠献名字名传起义军。

使得起义军声威再次壮大。由于这次胜利,使得起义军和延安府的官军攻防彻底转变,形成延安府官军全面处于防御状态,起义军再攻打各个县城,以推雪球的方式,越来越强大。

使得各地乱子越来越大,实在压不住了,陕西省延安知府越级上报给朝廷,把这个大篓子捅了出去,才使得朝廷知道陕西北方发生大规模的民乱。

在朝廷之上,让原本刚解决魏忠贤,心情正爽的崇祯皇帝。看到陕西递交上来的奏折时,气的崇祯皇帝破口大骂,可是还好,这时候的崇祯皇帝还没有对官员太失望,再加上岳和声朝廷有人好办事,在朝廷多给崇祯美言几句,最终大事化小,的道崇祯一通不痛不痒的训示,接着严令陕西巡抚岳和声,尽快带兵剿灭乱民,恢复陕西的秩序。

陕西巡抚岳和声接到圣旨,没办法只能召集了庆阳,榆林,甘泉,银川,等几路兵马合计一共一万能战之兵,准备去剿灭乱民。

但是好巧不巧的碰到,固原镇的边军,因缺粮,闹响发生兵变,击杀了游击,总兵,等上司,然后趁机攻破固原镇的州库,将固原镇的州库掠夺一空,各自逃散,其中大部分乱兵纷纷加入两王的势力,部分落草为寇。

的到乱兵的加入,一时间两王的势力急剧增加,越来越势力强大,使朝廷更加难以控制。同时初步的脱离了农民军为主体的兵势,加入了许多官军,加之官军的加入都是带着武器,让起义军有了对抗官军的之本。

固原镇是九边重镇之一,是三边总督开府之地,其地理位置是再陕西北部延绥、宁夏和银川三边重镇之后,而延绥、宁夏,以及银川这三个同是九边重镇。

而三边总督相当于后事的军区总司令,调度各镇对蒙古的防御,调度各镇配合防御,同时还负责处理民事,其权利范围包含了陕西,山西等地权利之大可以见得。

如今因固原兵变,使得三边总督武之望,落欢而逃,只能找手握重兵的岳和声救援。

面对上官求救没办法,岳和声没办法,只能将还没捂热的官兵交于武之望带去平定叛乱。不过也使得整个庆阳府至整个陕西以北的地方兵力拙见。

现今庆阳知府被告知,庆阳县被攻破,董家老爷子被绞杀,自然是勃然大怒,要知道董家老爷子可是生了一个好儿子董文生,可是朝廷京官四品大员啊,要是他知道了家中之事,定会参上一本。

不过知府大人心中也不是十分惧怕,毕竟自己再朝中也有人,真有什么事情只要上下打点下就可以了,可是到时候身上的钱袋子得少了许多,毕竟要人办事,还是需要金钱开路的。

自己虽然不怕,但是董天启的身死,自己也要给董文生一个交代,不然会一直记恨的,老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但是现在糟糕的是现在本府手中无兵啊,这是个糟糕的事情。

但是唯一好消息是,本府境内可没有像王二,王嘉胤这两两个无法无天之徒。

要知道,这次庆阳县的乱民,只是不下千人,要是手中有兵,哪能这么烦恼,直接派兵剿灭。可是如今本老爷手中无兵啊,看来只能安排庆阳县周围的华池县,宁县,镇原县以及合水四县起兵围剿了。一县出五百人四县合计两千人,同时庆阳府也派出两百的精锐士兵,带上庆阳府中仅有的五门虎蹲炮,自己百来根的火枪绳,去和乱民斗一斗,让他们知道本府的厉害。

虎蹲炮明朝野战炮,重三十六斤是属于小型火炮,射程为五百米炮弹为散装弹,有较强的威力。和明朝的红衣大炮,以及大将军炮是明朝的三大炮之一。

林青乃是庆阳府千总,手下管理着三千人,实力十分强横,手下不仅有千人的官兵还有家丁两百余人,要知道明末家丁都是由军中英勇善战士卒组成的。朝廷给的兵粮饷有三千人的规模,可是明末贪污成风,三千人的名额,当兵吃粮有一千五百人够厉害了,并且这一千五百人基本是月月缺响,几月半年不发响是正常的现象,要是发响了士卒能拿到手里的钱粮也是只有十分之一二。

林青军中当然也是没有意外,军中已经有半年未发响了。前段时间,固原边军闹响,闹得厉害,攻破了州库,掠夺一方,加入贼寇使得贼寇势力大增。为了出兵讨贼,巡抚大人找了士绅要来钱粮五千两,才使得大军开拔。

要知道那天发放的五千粮经过层层剥削,到手底下的士兵不足三两两。

一想到这时候,林青想到是不是哪里又要出兵了?可是自己身边就只有一些家丁保护,军中能战之兵,都被巡抚大人拿走了。

进入知府衙门,林天抱拳双膝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千总林青叩见知府大老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