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那黄书记,王总,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几天后,随着大量工程车辆开进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座厂房被改造、新建,一台台食品生产线被安装调试,很快,一座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基地雏形就慢慢成型了。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志远公司临时办公楼。
“王总,按照规划,我们将在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共兴建33座大型食品加工厂。它们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当之无愧的食品加工基地。”负责规划工作的志远公司郭工程师,拿着示意图讲解道。
“恩,我们先质量要保证,然后在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速度,我宁要质量不要速度,你明白吗?”
“是!不过,王总,我看我们未来的生产计划,制式食品占了一半左右,这个量~~”
“觉得很大?”
“有一点,毕竟数量不是几百万斤,而是几百万吨!”
“呵呵,郭工,非洲那里的市场远比你想的要大得多。对了,你知道二战时,我们和小鬼子军队在伙食方面的差距吗?”出乎意料,王凡突然聊起了闲天。
“伙食差距?这个真不清楚。”
“是啊,一般人只是知道**废物,倭寇凶残,知道二者的军火武器装备差距。却很少人注意到军队战斗力的生命线——后勤的巨大差距。”王凡扔给郭工程师一根烟,自己点上一根,抽了一口,然后拿出小笔记本,看着上面的数字讲道:“我是吃‘食品’这碗饭的,自然比较有兴趣和关注这块,前两天在网上浏览消息时,偶然看见的。”
“1938年4月15日,小鬼子倭寇陆军发布了《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它是根据一年以来与炎黄军队的实际作战经验,修改后产生的,并一直沿用了7年。里面规定一个普通倭寇军人,每天的基本伙食定量:
精米660克(约等于13两)
精麦210克(约等于4两)
鲜肉210克
蔬菜600克
泽庵60克
酱油0.08升
味增75克
盐5克
砂糖20克
茶叶3克
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
香烟20支”
“恩~~”对于王凡的跑题,郭工程师有些不知所措。
“没什么感觉吧?再看看**当时伙食:根本没有一天三顿饭一说。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黄埔军校最受重视的学员,一天才能吃三顿饭。其中第五军学员必须吃三顿饭,居然还是那个蒋秃头亲自下手令,才能执行的。**士兵正常每天吃两顿饭,上午,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一天仅仅吃到6两米饭(总量大约为倭寇的三分之一)。”
“吃饭时候他们把自己携带的米倒入伙夫的大锅中,如果米没有春好,还必须提前自己去春,这一春就又要减少1成米粮。他们平时的副食就是伙夫就地能够买到的蔬菜,有青菜就吃青菜,有白菜就吃白菜,有萝卜就吃萝卜,如果真的什么都买不到,就用咸菜熬一锅汤,如果连咸菜都没有,那就只能一碗白饭了。这些蔬菜的特点是根本没有一点油腥,因为伙夫根本没有任何食用油。偶尔能够搞到一小块猪油,也只能在炒菜时候在锅里面擦上一圈。战争激烈时,**有的病号饭,也仅仅是干饭上面撒点辣子,就着吃。”
“听起来很悲惨。”郭工程师沉声说道。
“可是四川各地黑市上,却实时有大量粮食在售卖,下层疾苦到如此,亡国在即,上层还想着盘剥赚钱,不败亡才怪,tmd!”王凡摇头道:“抗战后期的中条山惨败,你听说过吧?”
“这我知道!”
“我不谈军事意义,毕竟那里当时是华北敌后的军事支撑点,战略上驻军没有任何异议。可‘中条山’本就是土地贫瘠之所,18万大军驻扎在那里,想依靠当地提供粮食补给根本不可能,只得将粮食千里迢迢的从后方运送过来。运输部队需要先穿过山西几百公里的大山,再用木筏木船运送过波涛汹涌的黄河,最后由中条山的士兵靠人力扛上山。”
“18万人,每天都要分出高达三分之一的人去打柴,挑水和去黄河边搬运粮食,再靠人背着粮食徒步走过上百里山路,回到驻地。一趟往返要2到4天时间。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或者倭寇军队袭击无法运输,那么山上立即就会断粮。即使每个部队拼了老命,也顶多只有三天的存粮。平时不打仗的日子,普通士兵也吃不饱肚子,至于副食跟不要说了。连团长之流的高级军官也只能吃点咸菜下饭,旁边士兵还看着眼红。因为整个中条山都缺盐,他们往往一二周才能吃一点盐。”
“咳~~老板!”
“恩?”
“虽然有些不中听,但还是别提这些了,都过去了,现在主流社会媒体不能,也不愿关注报道这些!再说**虽惨,但终归还有口饭吃,我记得中条山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大败时,那里百姓可是拍手称快的,可见百姓平时被欺凌的有多惨。最主要的,现在炎黄当政的也不是那些人。”
“也是,你说的对,说这些作甚,都过去了,都过去了!”王凡凝视外面的夜空,深吸了一口烟,轻声重复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