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攻陷斯摩棱斯克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可麻烦也随之而来。越往前推进,德军的补给线越来越长,苏军的补给线越来越短。
</p>
第一个麻烦便是德军要面对越发糟糕的路况。首先就是苏联铁路标准与国际标准轨距不一样这么一个老问题。
</p>
国际标准轨距是1435mm,而苏联的轨距是1520毫米宽轨。
</p>
至于苏联人为何要特立独行的使用宽轨铁路,这就要从沙俄时期说起了。俄国使用,或者更准确的说借鉴的是英国轨道标准,其实当时的英国轨道标准基本就是世界标准了。英国轨道标准有两种,一种是1524mm的宽轨,一种是1435mm的标准轨。由于俄国一马平川,俄国人害怕欧洲其他国家利用铁路长驱直入,就在英国1524mm宽轨基础上修改了下,修成了1520mm轨道。俄国的宽轨传统就这样传了下来,苏联继承了俄国的铁路系统,如果重新铺设新的铁路的话,将会花费非常高的价格,这样使得苏联人从安全还是省钱的角度,只能接着宽轨继续建造了。
</p>
现在德军想让己方的火车直达前线运送物资,那只能重修这些铁路。这轨距可不是只需要把一侧的轨道向内调一点就搞定的事情,轨距不同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敌方制造障碍。要是这么简单容易,那就不是障碍了。轨枕、轨距杆、道岔(组)、道岔拉杆、电务器材等等一系列的设备都需要改动,简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p>
而且苏联大部分地段铁路依旧是几十年前的水准,大部分铁路(除哈尔科夫到莫斯科)都建筑在松软的沙土地基上,而且枕木也是较为松软的松木,而不是更结实更适合铁路铺设的木材。德国标准的铁路承载力标准是49公斤/每米,苏联的是38公斤/每米;德国铁路每公里布设1600根枕木,苏联是1440根,德国人固定铁轨用螺钉加垫圈,苏联人直接使用一次性钉入的长钉。
</p>
为此雅尼克干脆决定将苏军的铁路全部扒了,重修德国标准的铁路。虽然这是个不小的工程,不过趁现在还能随意使唤那些战俘的机会,尽可能的搞定这些大工程,也算是值得。
</p>
第二个麻烦是除了修建铁路之外他们还要肃清后方的游击队、抵抗者、亲苏平民。这些人会想尽办法破坏德军的运输系统,袭击运输队,炸掉桥梁,毁掉铁路。在原时空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奥尔沙机务段的一支游击队就破坏了93列军用列车、118台机车以及大量货车。莫斯科铁道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帕夫洛夫率领一支游击队,在1941-1943年期间颠覆了128列德军军用列车。
</p>
结果这些游击队的活动把德军后勤补给搞得焦头烂额。原时空的苏德战场上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每天最少需要补给75列物资,但实际上最多只有40列,最少时仅25列,北方集团军群每天需要30列,实际仅有10列。随着战争的拖延,德军前线的物资供应日趋紧张。
</p>
好在雅尼克运用后世的各种经验来消灭这些破坏分子,可以说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前方的铁路重建工程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p>
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一处铁路施工工地上,凄厉的哨声响起,德国工程师巴拉克从驾驶室里跳了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这天气是越来越热了。”他驾驶的是一台吊车,负责把一根根的铁轨摆在施工铁路段附近。因为发动机的热量传递和阳光的照晒,驾驶室仿佛像个闷笼一般闷热无比。现在是连家庭空调都没有普及的年代,他驾驶室里自然也不可能配备空调设施。只有一个小功率的小风扇,而那东西吹出来的风还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