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批就报批,我就是要买你的光缆制造成套设备。
谷建邦在以色列等待报批,苦苦等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倒是真的走遍了耶路撒冷,也走遍了以色列。不过他没有迷路,也没有迷人,倒是被他们的科技迷住了。围绕电线电缆,李甫陪他搜集市场和展会上的样品,搜集书店和图书馆里的资料。
他和李甫的感情日密,与基诺斯的感情日疏。最后,老基非常抱歉地告诉他四个字:未获批准。
“这就是中国跟西方之间的技术壁垒!”谷建邦退而求其次,提出两点要求:第一,从基诺斯公司聘请专家到中国飞旗当“教师爷”;第二,购买成套设备的关键零部件。
基诺斯说:“中国人跟犹太人都聪明,但是,美国人也不笨。这两个问题太敏感,可是我又不能拒绝你。我只能说,从长计议,慢慢来,做得不露痕迹。”停留片刻,低调道:“毕竟我们都经商的,不想过多涉足政治。”
一万年太久。你想从长计议,穆广竞争东方油田项目,要的是只争朝夕。
设备买不来,零件偷不来,专家请不来。谷建邦一气之下,与老基“拜拜”。回国之前,跟李甫进行了深谈。李甫说:“也许你觉得奇怪,我一个昆山人为什么要跑到以色列研究顾炎武。其实,亭林先生只是敲门砖,我看重的是,在什么国家什么城市什么大学留学,跟什么人进行思想碰撞。当然也包括跟什么喝酒抬扛打架。”
“说不定你跟他们谈顾炎武,你还是权威。”
“但是,他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观察维度,偶尔也能看到国内难得一见的材料。”李甫说,“从现在起,我开始关注特种电缆。”
“学术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谷建邦回国,回到江心洲,与妻子穆慧和儿子谷飞翔短暂相聚,就飞往北京,扑向他的实验室。各项参数都在一天天地优化,但是,距离成功,依然没有任何把握。***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的“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的感觉,谷建邦还没有。不过,他与不像当时的林彪那么悲观。白天,他陪科研人员一道前往清华大学,向教授请教。晚上,回到研究所,查核汇总科研人员一天的实验数据。
科研数据就是这样,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仪器测试的参数,仿佛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就在这一步之内,有森林,有暗礁,也有迷雾。谷建邦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
每当这个时候,谷建邦就不自觉地拨通穆广的电话。建邦感叹道:“在东方油田项目上,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电缆企业。我现在对他们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敬重。做一个产品,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细益求细,纯益求纯,这种工匠精神,是我们欠缺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电线电缆专科学校,从娃娃抓起!”
“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那是种树,我现在要的是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