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所说,为了减少之后的阻力,陆衡在源头设置了江东书院,然后慢慢改革,但凡牵扯到改革、新政这个词,就意味着政治对抗。
看看北宋中期到北宋末期,改革失败、新旧党各种相互攻击拖累了整个国家,然后就是靖康之耻!
当然其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宋徽宗的昏庸,比如六贼的掺和等等。
如果现在陆衡麾下大大小小的依附世家和官员,就能视为以后的旧党,而陆衡准备要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新政。
为了减少之后统一的阻力,陆衡选择就是分化、打击!
这条道路其实,东汉晚期那些皇帝也做过,只不过都失败了而已,比如桓帝用太监、灵帝用外戚来节制。
陆衡准备从庞大的世家基数中,那些不投靠的世家、劣迹斑斑的世家这些人可以过滤一匹,六扇门的存在就很大一部分为此服务,虽然这个机构现在看上去出场不多,其实比重不比锦衣卫差。
同时从士族中根据乱世情况独立几个部分出来,从军中形成以血缘为单位势力就是将门,现在除了前线外,陆衡治下地域都实行军、政分家的策略,先把枪杆子给分出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是有一个集体从士族剥离,就等于削弱了士族的力量,在陆衡设想中最大的将门就是自己的陆家!
加上自己召唤了不少的儒将,如虞允文、杜杲、章楶、种谔、张叔夜,还有本地的诸葛亮等等可以分化一匹士族出来。
然后利用江东学院,设立类似后世黄浦军校的机构,让新一代学子撤掉士族的标签,利用学院氛围吸收一匹正直的士族如盛宪、刘熙、郑玄、管宁、邴原、胡昭。
统一毕业成为江东的学子,就如同后世你是清华毕业,别人都知道但是不会知道你是那个老师叫出来一个道理,弱化传统世家影响力。
如此传统世家出来的士族影响力就会小上很多,等诸葛亮这匹二代上台后几乎不会出现四世三公的情况产生,如此就能争取到陆衡改革时阻力要小很多。
所以当陆衡看到顾雍报告的时候,就知道江东那些大小世家,迫不及待的巩固自己的地位,想要抢在自己麾下其他势力之前,正所谓先到先得,从龙之功也是一样。
不过正如顾雍分析的一样,对于那个位置陆衡虽然渴望,但是要一步一步的来,袁绍虽然已经入局但烂船还有三分钉,袁绍势力尚在何况曹操在侧主力也未曾损失,现在跳起来不是给人借口。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是主要战略纲领,称王又或者称帝能提高凝聚力和士气的作用,但是在没有绝对实力前跳出来,那是自己在提高难度。
这次仅仅是江东世家,没有顾雍一同参与‘劝进’,那根本不成气候,然而还是要让顾雍敲打下他们,不要串联其他更多得内部势力参与,起码在完全灭掉袁绍前陆衡不会想这事情。
同时陆衡给朱家、张家下达了一个任务,开启济州岛计划,由这两家出海寻找济州岛,给他们一些事情做,省的闲的没事想这些有的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