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回纥铁勒九姓突厥得知我大唐天军将至,便聚兵十余万,妄图凭借天山继续顽抗。”
“大将军薛仁贵引军至天山,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大发神威,大吼一声,持方天画戟匹马上阵。”
“敌第一员大将豹头环眼,满面红须,身高九尺,双手各一支八百斤八棱烫金锤,胯下乌云翻天马,这将来的好生凶恶,薛仁贵凛然不惧,戟指怒骂,方外蛮人,不识我大唐天威,快来受死!”
……
“薛仁贵连发三箭,再射杀三员敌将,神威凛凛,九姓部众尽皆胆寒,下马跪降,口称大唐神将威武,不敢再犯……”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好!神将军万岁,大唐万岁!”近千名新募士卒脸红脖子粗的奋声呼唤。
李晔一拍案几上惊堂木,大声道“这薛仁贵乃是当年太宗军中一小卒,十几年忠勇无双,屡立战功,终成一代战神,护国守土,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勋。”
“守护大唐!”
“护国守土!”
“砍死蛮人!”
……
这年代士卒就是单纯,听个评书都激动的群情激愤。
也不枉李晔这两天扯着嗓门到各营中宣讲。
古代没啥娱乐活动,歌舞小曲儿那是达官贵人们的玩意儿,再说这些软绵绵的东西也不对将士们的胃口,还是李晔的评书得到了热烈欢迎。
加上他皇帝的身份,想不受欢迎都难,当真是听者如潮。
不少士卒还挤在营寨木桩上听得津津有味。
就连高行周、周云翼这些人也喜欢听,皇帝走到哪营,他们就跟到哪营。
李晔喝了口水,对身边几个模仿的亲卫道“你们学会了没有啊?”
“陛下,这也太难了吧。”
李晔喝到一半的水喷出来,“才一个薛仁贵就难?卫青、霍去病、班定远、十三将士归玉门、郭子仪……算了,改天朕写下来,你们全对着念。”
没成想亲卫的脸更苦了,“陛下,我等不识字啊。”
李晔差点另一半的水也吐出来,“你们是来故意气朕的吗?”
五万大军,靠李晔一个讲,不得口吐白沫?
看来以后要培养一片专业人士,长安城中倒是有忠义堂,请的都是长安城的先生,效果也不错,只是没带过来。
五百亲卫里,还是有一些伶牙俐齿记忆力不错的,将李晔信口胡诹的评书照本宣科全记下来,基本能讲出来,只不过没有李晔这般绘声绘色。
只能讲究用着,口才这玩意儿,练着练着也就出来了。
干巴巴的做思想工作没用,还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后世李晔最恨的就是领导开会做思想动员工作,你不仅得听,还要拿笔记着,更要装出一副打满鸡血的样子……
寓教于乐,效果才是最显著的。
每天训练完,吃了晚饭,李晔就到处说书,别的东西不敢说,动嘴皮子加加私货,李晔还是擅长的。
底层士卒若是知忠义,心向大唐,将领也造不起反。
这几天除了说书,李晔也参加白日的训练,身边只带着辛四郎,一如普通士卒,吃住同营。
皇帝以身作则,示范效果更加明显。
后世不是有句名言嘛,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负过伤,一起分过赃。
随着兵员的扩充,新的都头被李晔根据战功、训练、忠诚程度亲自提拔上来,一大半的都头是当初禁卫军、天策军中的佼佼者,另一些是邠宁军、凤翔军中的勇武之辈。
李晔当着全军的面给他们授横刀、盔甲、军牌。
“重振大唐!”这种场合不能不打鸡血。
“重振大唐!”都头们或是热泪盈眶,或是目光坚定。
不管古代现代,军人都视荣誉为生命。
现在李晔以大唐皇帝之名,赋予他们荣誉、尊严、职位。
从此刻起,他们将不同于唐末武人。
中唐之后,李唐皇帝中,不没有雄心壮志者,也都深知帝国之积弊,但还是皇权渐落,李晔觉得根本原因在于皇权与兵权的脱轨。
枪杆子里出政权。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五十年后,安重荣一句话道破其中秘辛。
李唐皇帝也知兵权重要,却交于身边宦官,导致宦官反过来以兵权压制了皇权。
当然,这些都是李晔的个人看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不灭的帝国。
腐朽的帝国在它奄奄一息时,必会吸引群鸦的啄食。
唐末这个残酷时代里,什么礼仪道德天下正统都是虚的,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