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两人在乐华商场门口见到赴约而来的陈孟尧和唐灵隽时,两个男人不禁相视而笑,因为两人都有半边身子淋湿了雨。
那一天四个人都聊得很开心,谈起了大学的生活,谈起当年的理想,虽然现实不会完全按照预想去走,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人生总算走得稳当,没有过大波折,每个人都有着清晰的未来,新的天地就在脚下,只要努力,世界就会慷慨地回报他们。
那时,他们有爱情,有友情,还有最宝贵的东西 - 青春。青春是每个人的旷野,人们在野地里疯跑玩耍,尽情探索,为每一个发现激动不已,为每一场冒险欢呼呐喊,相信自己有着无限可能,相信命运会馈赠自己足够的好运。
这样的时刻值得举杯庆贺,他们喝了整整一箱啤酒,连向来滴酒不沾的唐灵隽也被气氛所感染,饮下了满满一杯,喝完后就跟何晴子认了干姐妹。陈孟尧一边起哄,一边把酒倒进了扇贝,然后拿起来和着贝肉一起吞下,说这叫酒肉相逢。李东胜也喝得现了原形,厚着脸皮要跟何晴子喝交杯酒。
外面暴雨无边无际,路面被水彻底淹没,所有的楼房,汽车和大树都像漂浮在汪洋上,他们就在其中一艘船的舱室里。钢筋混凝土的舱壁隔开了他们和残酷的自然,像温柔的母亲一样遮蔽着他们。那些轻快的笑声,醉酒的胡闹,才能够被宽容被许可被接受,在风雨中生存下来。
可是万一有一天,遮蔽没有了,会变成什么样?
没有人知道,除了马远。
李东胜确实是有科研天赋的,在得到斯蒂芬的指导后,他很快就入了门,搞清楚了很多基础性问题,而且所里正好有一个研究光电子的部门,很多光学仪器和工艺平台拿来就能用。李东胜从那个部门也拉了一个研究员进入自己的课题组,便可以顺理成章使用他们的资源,就这样,硅光子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动了。
半年后,李东胜做完了硅光子收发器的理论模型,并做了许多探索性实验,将所有成果汇总后,他写成了一篇论文,投给自然光子学杂志。不过按照黄海明的要求,第一作者写了他的名字,李东胜只能排第二。
一般来说,这并不合惯例。但黄海明毕竟是课题带头人,主导了项目的实施计划。李东胜倒没有太大的不满,他很清楚,硅光子是一项大有前途的研究领域,可供开拓的地方实在太多,根本不愁没有发表论文的机会。
在科研界,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代表着论文的影响力,是全世界学者争夺的目标。自然光子学隶属于著名的自然杂志,影响因子高达 31,在光学领域排名第一。难怪一听说李东胜要投这份刊物,黄海明不顾老脸也要争当第一作者了。
在编辑部宣布接受论文的第二天,所里便给黄海明,李东胜等一干作者发了五千块奖金,然后又向媒体发了通稿,昭示天下。李东胜的名字也随之登上了媒体版面,虽然他并不是主角。
这时是 2012 年年底,何晴子即将毕业,她已经找到了上海的一份工作,一家著名外资光通信公司的工程师,等到春节过后,就会与男朋友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