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尧刚刚把项目计划书发给何经理,才过了两天,就收到投资意向书,接下来是尽职调查,商务谈判,由于有唐灵隽作内应,一切进行得相当顺利。一个月后,慧达的两百万现款到账,占股 17.5%,成为第三大股东。
钱一到,陈孟尧赶紧开始量产二维码解码芯片,与此同时,扩大公司规模,招聘新员工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陈孟尧先是搬离了原来破旧偏远的办公场地,搬进张江科技园的一栋崭新写字楼里,离老东家华海电子也相当近,总算像个公司的样子。又在各大招聘网站做广告,虽然工资不高,但拿出了股票期权作噱头,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登广告的第二天,应聘者的简历就如雪花般飞进了邮箱。陈孟尧和周海看了一天也没看完。从应聘者素质来看是相当不错的,上海各高校的本科硕士生都有,还有好几个交大同济的,复旦的倒不多,只有一个。初步筛选了三十个人,约好他们来面试。
只是这次的面试虽然在新公司里,但结果依然不乐观。大多数人看了看还在装修的环境后,就直接打了退堂鼓,少数留下来的后来也选择了别家。最后,只招到三个人,其中就有唯一的那个复旦毕业生,也就是陈孟尧和周海的学弟,邓荣。
邓荣比两人低四届,同是微电子学院,读到研究生毕业。他个子很高,仪表堂堂,有着贵公子的风范,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浅浅的笑,有时候看起来是嘲弄,有时又像是纯真的乐观,走路时永远高昂着头,因为个高的缘故,总有种俯视众生的意味。
面试的时候,邓荣表现极为出色,模拟数字俱皆精通,软件硬件门门纯熟,连产业趋势,行业套路都知道不少,把陈孟尧和周海惊得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样的人才怎么会给他们投简历。
“很简单,我喜欢挑战,从零开始,对我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邓荣骄傲地解释道。
后来才知道,邓荣大学时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得过一等奖,还没等毕业,英特尔和微软就争着给他发 offer。两人意识到自己可是捡到宝了,赶紧亲自跑到学校,送上合同给他签字,还许诺两年后给他股份期权。
有了邓荣加盟,公司的研发迅速提速,短短两个月,同芯公司的二维码芯片就推出了三个型号,可适用从消费端 POS 机到工业控制的多个应用场景。找了中芯国际做晶圆,长电做封测,一下把月产能提到了 2 万片,可以充足供应市场了。
为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一个月后,陈孟尧又招了一位销售主管和三个业务员,这时公司已经有了二十几号人。唐灵隽提醒他说,该聘用独立会计和法务了。
“法务自然还是请你兼任,会计嘛,你帮我找吧!”陈孟尧笑着说。
唐灵隽点头答应,接着补充道:“我们还得做好专利战略。”
在半导体行业做了这么久,陈孟尧早就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而专利说到底是法律问题,谁会比唐灵隽更适合呢?
唐灵隽不负期望,很快就拟定了一整套专利战略。她把专利分为进攻型,防守型和突围型三类。进攻型是在刚刚产生创意的时候就去申请的,目的是占领尽可能多的战场空间,抓住主动权,一旦别人涉足该领域,可以随时进攻。防守型是边研发边申请,目的是补漏洞,防止别人进攻,突围型是针对已经被别人占据的专利,如果绕不开的话,就设法申请外围专利,务必在对方发起诉讼时,也能反诉对方,此所谓恐怖平衡。
对每一种专利方案,唐灵隽都详细梳理了申请流程,诉讼计划,还制定了让研发部门定期汇报创新成果的制度,以最大限度挖掘专利机会。当然,这种做法有时也招致技术人员的反感,时常抱怨给他们增加了额外的工作。
其中最难搞掂的还是邓荣,他是狂热的技术信徒,对唐灵隽想方设法分拆技术方案,写成各种诘屈聱牙的专利文件的做法很是看不惯,有几次还公开在会议上讥讽律师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而唐灵隽也对他颇有微词,她几次发现邓荣在网上论坛无意中泄露了一些细节,不得不一遍遍召集研发人员强调保密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