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抚好老夫子情绪后,陆沉问起了现在九洲,特别是唐国的情况,因为在刚刚几名书院学子的口中,中洲城内的情况似乎并不太好。
在老夫子的述说中,陆沉也渐渐明白了,为何书院只有十几名学子负笈游学。
九洲各国皆设有书院,比如东洲书院名为稷下学宫,中洲书院就叫书院,各洲书院都是独立于九洲的存在,旨在人族文脉传承,书院弟子不止要学习儒家至圣学问,对于道家等不同学问也多有涉猎,各国不得插手书院教学,书院也不得干预政事。
而九洲各国没有科举选拔制度,各书院也要求弟子,求学期间不能入朝为官。
如若有书院弟子求学期间,学问见解受到朝堂赏识,想要入朝为官,就要谢师满学,离开书院。
如有书院弟子志在仕途,也可主动写信给礼部,礼部下设有仪制清吏司,主管书院弟子举荐一事,
举荐制度的存在,致使腐败盛行,但书院又无法插手,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朝堂党争问题严重。
唐国现在情况比较复杂,朝堂之上,党派林立,党争迭起。
其中以太师、太傅二人为首,二人此前皆为书院学子,学派不同,思想政解更不同,在朝堂之中一直明争暗斗,成功举荐为官的书院弟子和朝堂官员,大多为了自身仕途,依附二人门下,分于两派,势均力敌。
东洲沦陷以后,关于收复东洲和对待蛮族的问题,两人又有不同动作。
随后赋役部成立,对于这个专管税收的摇钱树,两人都想收到自己麾下,所以现在唐国党派之争,比之前更为激烈,更为严重。
而中洲城内,趁朝廷内斗,没有余力多加管辖的这个时机,一些人也逐渐产生了不同想法。
有人模仿书院成立了一个名为学院的组织,一群人聚在一起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正西弇洲来的人,手持一本天书,宣称诸神即将降临九洲,呼吁人族子民迎接神的回归,建立了降临教;
有西南戎洲佛教高僧,收到唐王接见,在城内兴建寺庙,宣扬出世、超脱的佛法;
一些商人也不顾九洲各国以前发布的禁止商人结盟的禁令,联合起来成立了商会;
此外,江湖门派也各有异动,一些小门派小组织也想趁乱崛起;
再加上大批城外村镇居民涌入城内,因人员太多,户部不能及时安置妥当。
总之,现在的中洲城内局势复杂,动荡不安。
在听到陆沉二人是剑圣郭白云的徒弟后,十几名书院弟子看待二人的眼神,也增加了许多尊重,已经不是当初看待小孩子的眼神了。
此刻听闻二人要去找剑宗的师哥师姐,书生李压说道:“中洲城特别大,光是从外城门走到内城门,也需要整整一日,如果你们在城内没有熟识的人,找人还是挺困难的,可惜我们一直沉心书院读书,也未曾听闻中洲城内有剑宗弟子。”
说着看向慎到夫子,夫子摇了摇头:“我也未曾听闻。”
书生颜渊说道,:“中洲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一些官员府邸或者重要的组织门派等都会在内城,不出意外,你们师哥师姐可能会在内城,我们书院也在内城,你们到了中洲城如若无落脚之地,可以先去书院,找一名名为王云的书生,提我们的名字,他会帮你们的。”
李压赞同道:“毫无目的的在城内找人,无异于是在大海捞针,先来书院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并且书院弟子众多,说不定有人就知道你们师哥师姐的下落。”
慎到夫子闻言,直接掏出纸笔,写了一封信交给陆沉,叮嘱道遇到事情可凭此信去寻求书院院长的帮助。
陆沉一一道谢。
与老师离别时,连师哥师姐的名字都未曾告诉陆沉,只是说来中洲城,看来到了中洲城,书院确实要去一下了。
并且,在小镇老师带来的书籍已被陆沉翻阅多遍,书院作为九洲文脉传承之所,去借阅一下藏书也是极好。
而后,几名书生又继续聊起了心中的理想抱负。
听着听着,陆沉也就明白了,这几名读书人还是有些学问的。也并不是只知道埋头读死书的,这次外出,也是为了行万里路,悟万卷书。
在战争将起的关头,这么几名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还敢去边境,仅这份勇气就值得尊敬。
再看为他们护道的慎到老夫子,估计也是早已悟道,只不过,不知道是以何种方式悟道,对于儒家读书人的悟道,陆沉颇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