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和李孟羲谈论春秋,几乎让关羽几乎刷新了对春秋的认知,因此在关羽的潜意识中把李孟羲看成了通古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非凡之才。
即是非凡之才,然后又问是何时辰,颇有些阴阳怪气。
故此李孟羲问,“你如何知道此时是亥时?”这话问出,让关羽认为李孟羲是在怀疑,怀疑他关云长看错了时辰一样。
关羽有些不确定的抬头,细观天象后,关羽确定自己没看错。
再低头望向李孟羲,见李孟羲眼神诚挚,一副诚心发问的模样,关羽这才恍然想起,李孟羲不知兵事,既然不知兵事,不懂察看天时,也是理所当然。
“你……当真不识天时?”关羽疑惑的问到。
“不识。”李孟羲很坦然的点了点头。
关羽手捋长须,定定的看着李孟羲看了好一会儿,他心情有些复杂。
李孟羲惊人之语和非常之举频出,偏偏在措不及防的时候,他又暴露出了一个低到不能再低的短板。这让关羽即佩服他又不是很服他的尴尬境地。
关羽有此尴尬,却也从另一方面意味着他把李孟羲看成了自己人,如张飞,如刘备。
若是只把李孟羲当部下,李孟羲身具异才,因为有一个才能不凡的部下,关羽会万分满意;若是把李孟羲当外人,一个外人只会空谈,只会凭着一双伶牙俐齿骗吃骗喝,关羽断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也正因为是看成自家人,才会为李孟羲不通实务感到遗憾。
收拾了心情,关羽开始耐心给李孟羲讲解,该如何凭月观时。
关羽拿着一根柴棍,在地上画了起来,李孟羲凑到近前去看。
“月像于一月之内,多有分别。”
“每至初一,不管天晴或阴,四下必无月,此谓之【朔】。”
说着,关羽看了近前的李孟羲一眼,见他听的认真,便继续讲了下去。
“初二至十四,月相西升东落,而十五至月尾,月相东升西落。”
说话间,关羽已用木棍在地上画了左右两道近半圆的弧形,并用木棍在每段弧线上每隔一段,就戳了两下,在弧线上戳出了几个等分的点。
“月相西升,一夜之间,月移于东,一夜时辰与月相一一对应。”
关云长手中的木棍俨然化成了教鞭,沿着弧线一点点的移动,李孟羲的目光也随着木棍在动。
“夜初月临,为酉时。”
“而后,月相东移,至这儿。”关羽用木棍在弧线上第二个点上点了一下,“此时,便为戌时。”
“而后,亥时,子时。”关羽拿着木棍一个点一个点一点过去,“至子时,月挂于中天,此时方为夜半。”
李孟羲听明白了,他点了点头。
“子时过,丑时,寅时,卯时,至辰时,月隐于东垂,天光即亮。”
讲解完了,关羽弃棍于地,看着皱眉思索的李孟羲,他也不打搅,留给李孟羲消化的时间。
用手指来来回回沿着地上的月相图回味了几遍,李孟羲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了。
关羽教的和前世学到过的知识,渐渐重合了。
因为早学过,只是忘了。
如今被关羽再教,深埋的记忆再次记起,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