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稍等,自己去屋里,将自己之前买的,以备不时之需的烟叶子找出来,让他拿一些去抽。这才将人送走。
“以前村里人传牛师傅脾气古怪。我还以为多不好接触呢。没想到,也还好。”
罗父望着牛二离开的背影,感慨道,“干活儿还积极,你请他算是请对人了。”
罗妮:“……”
罗妮摸了摸鼻子,回想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牛二一副面无表情刁钻人的样子,觉得他爸可能是戴了十八层滤镜。
虽然她和牛二现在相处得还算愉快,但要说这人脾气好?好接触?呃,恕她不敢苟同。
“爸你吃完,把碗放灶台上,就赶紧去休息吧。一会儿我来收。三爷爷还没来,我先去温棚那边看看火。”
罗妮转开话题,和罗父说了一句,就绕过山墙,到了后面的温棚。
这温棚,建起来也有十来天了。由腐殖土和青苔铺成的苗床上,一批细嫩的秧苗,已经从土里钻了出来。
为了保证棚里的温度,促进秧苗生长,灶膛里的火,这段时间,一直就没怎么熄过。
也就这几天,温度逐渐上来了。白天才没怎么烧了。只用烧过的碳,维持着余温。
但早晚温差大,还是需要烧一烧。
罗妮来到灶前,发现罗父加的柴火,已经烧退了一截,很快就要掉出来了。便赶紧拿火钳,将剩下的,往里面攒了攒。
顺手将灶膛里的灰掏了掏。
见火苗重新旺起来,她站起身,掀开塑料布,进到棚里。温热、潮湿的气息,一下子就将她整个人都包裹起来。
也就几个呼吸,额前的刘海儿就都变湿润了。
罗妮也不在意,随后将头发往旁边撇了撇。
她走到棚子中间,查看了下温度计,二十三度多一点。依旧处于最适合水稻秧苗生长的温度区间。
她满意的点点头,又转身去查看了下秧苗的生长情况,没发现异常,这才重新出了温棚。
刚好,三爷爷也来了。罗妮将温棚交给他照看,自己回屋去收拾了厨房,就去牛圈,将大牛放出来。
“哞~”
小牛犊见状,知道今天的放风时间又到了。忙甩着尾巴,欢快的跟着跑出来,低着脑袋往罗妮身上亲昵蹭了蹭。
“好了好了,赶紧走吧。一会儿家里还有人来呢。我们得抓紧时间。”
罗妮勾着唇角,无奈的拍了拍小牛犊。
“哞~”
小牛犊听懂了似的,水润的大眼睛眨巴了两下,就乖巧的站好身体,退到了母牛身边。
母牛扭头冲它叫了一声,又看了眼罗妮,就自觉抬脚往山下走了。
自从犁完地,罗妮就没再给大牛拴牛鼻绳。主要是她发现这母子俩,性情都挺温顺的,很听话、也爱亲近人。
所以,罗妮也不愿意拿牛鼻绳来拴着它们。
每天去山脚的河里洗澡、放风,如今算是罗家这对母子牛的固定项目。
也不要人赶,一大一小两头牛,就自顾自的往前走了。徒留罗妮一个人,跟在后头。
路上,遇到湾里早起上坡的人,还要停下来,打个招呼,聊两句。
每次等罗妮走到河边,一大一小两头牛,都已经在水里游了个来回了。
罗妮也不管,任他们在河里洗澡、河边吃草,自己扛着锄头,去加固田坎、平整水田。偶尔抬头,望一眼远处的马路,看徐师傅有没有到。
这一等,就等到了上午九点多。
罗妮把两块水田都快平整完了,才见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沿着公路,远远的开进来。
罗妮估摸着是人到了。从田里出来,到河边洗干净手脚,穿上鞋,就上去等着。
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小轿车停稳,一名七十来岁的老爷子,带着两个小年轻,就从上面走了下来。
那老爷子,正是罗妮上次见过的徐师傅。至于那两个小年轻,一个是徐师傅的亲孙子,一个是徐师傅本家侄子。
上次罗妮他们一行人去徐师傅家拜访,打过照面。
“徐师傅,您可来了。一路还顺利吧?”
罗妮走上去,笑着欢迎道。
“呵呵,顺利、顺利!你们这进村的路,修得比我们那儿好多了。路也不陡。坐在车上,平稳的很。”
老爷子远远打量了一眼罗家湾周围的山林,就笑呵呵的摸着胡子赞道:“你们这环境不错,竹林也长得好。挑一片来种酒,应该很容易。”
“这个不急。走,徐师傅先去家里喝杯茶吧。”
罗妮笑了笑,留着牛在河里继续玩儿水。领着三人,往家里走。
到了家她才发现,牛二已经从果林回来,站坝子边等着了。
一见徐师傅,他便毫不矜持的上前和人热络的寒暄起来。
那样子,完全看不出来半点儿桀骜和死倔。
罗妮摸着鼻子,无奈的笑了笑。只能说,爱好使人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