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好了地方,高峰转去隔壁富民村,这儿有几个烧陶的大窑,半数村民都是以此为生的手艺人,陶器质量绝对有保障。
找到一家土窑老板已经是傍晚时分,二人很快确定好草图,高峰直接一次性订购了五百只印着老洪家标志的小酒罐,酒罐大概两斤容量,只有巴掌大小。
预付了一半订金,打算五天之后来取,高峰最后也不忘嘱咐道:“时间紧迫,但也不能做得太粗糙,拉胚可以用模具,但上釉必须均匀。”
“五天有点太急了吧?这种小玩意儿都是精细活,不太好做。”陶窑老板皱眉道。
“没事,那先做三百个也行,剩下的等月底交货就好。”
对于高峰来讲,现在不差这三五天的时间。庆林酒厂估计很快就会搞一波大型活动,他当然不急着直接撞枪口上,最佳的窗口期就是月底。
酒这玩意儿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也不是啥必需品,有一半以上的购买用途都是搁在家里备着,逢人来客才会整点。所以庆林酒厂的营销活动就算设计得再怎么精妙,优惠力度再大,不出一个礼拜就会销售疲软。
当然,他们目的也是利用这种冗余的购买量,抵消酒厂新开张的热度。不过这种小花招,在高峰眼里其实并不够看的。
回村之后已经临近夜半,但高峰还是拿着几只五斤容量的酒坛上了山,此时学徒们虽然早已散工,老洪却也没休息,仍在和王军忙活着。
似乎在庆林酒厂的压力之下,大伙儿都绷紧一股绳,心里干劲十足。
“高老板,你这计划是不是有点问题啊?”王军见他上来,急忙跑过来问道:“虽然咱的精品杂粮酒暂时造不出来,但为啥要酿这么多包谷烧?整整三千斤,卖的完吗?”
“没问题,照我说的做就行,时间不急,质量要紧。”
很明显王军不太满意,仍然问道:“其实酒这东西,卖不卖的完倒也不打紧,主要是压缩了其他品种的生产效率,你看看,为啥这高粱酒只产八百斤?”
高峰正要耐心解释,老洪却笑着打断。
“王胖子其实说的在理,不过我觉得小高也是有自己的打算,这个计划我不参与讨论。”老洪抽着烟提醒道:“不过有个细节之前也提了一嘴,这种酒的出酒率不太稳定,三千斤的产量之中,质量上乘的可能只有三成,我最多保证做到五成。”
想到之前订购的五百只两斤装小酒罐,三成刚好够用,高峰点头回应道:“那这段时间就麻烦二位了,我保证这些酒卖得火爆。”
他说着便将手里的几只五斤酒坛放下,让老洪从自家酒缸里舀起来灌满,这些可都是洪老爷子封存的佳酿,高峰当然要物尽其用。
“怎么?看样子你父亲喝上瘾了?”老洪笑着问道。
“当然不是,他就算再喜欢,也没这个量啊。而且这么好的东西,也不能全给他浪费了。”高峰耸了耸肩接着说道“对了,洪伯,您家酒缸里还剩下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