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入门下省(1 / 2)

皇帝待常山王护送皇太后从晋阳归来复命时,又密诏同母弟襄城王高淯和长广王高湛入宫,只说是家宴。皇帝言及骨肉亲情处十分动情,又似玩笑道:“最近向朕索要王爵、官职的人越来越多,若不尽早给你们安排,这朝廷的官位很快就被人要没了。我的江山日后要仰赖你们辅佐,你们自己也说说想做个什么官。”

长广王假装思索后道:“我要做一个能管着国子学的官职,这样便能和国子学生们一同玩耍,管着他们也不会被欺负了。”

皇帝绝不会让宗室诸王出任国子学之职。国子学乃贵游子弟集聚处,他们皆是来日国之脊柱,若是在那里得了人心,所得不止这些将来国之栋梁之才,亦有可能得了他们背后的世族之心。皇帝笑道:“小时儿戏莫当真,更何况都是你愚弄别人,谁能欺负你?眼看着你也十三四岁了,也到了参政年纪,你是朕的同母弟,是朕之腹心,应近朕身,为朕协理要务,暂且做个侍中,也可出入禁中,至于国子学职官,朕会让老迂腐担任,也好去去那些纨绔少年的桀骜之气。”

长广王虽觉察出皇帝的不悦,却故作不满之意,道:“陛下未满十岁便策论朝堂,我若有陛下万分之一的能耐,也可为陛下解忧……所幸有六兄和八兄为陛下分担国事,我也可以放任天地间了。”

常山王在一旁悄悄翻了个白眼,未言语。

皇帝道:“身在皇家,命不由己,谁能自由天地间!”

长广王忙领了侍中之职,拜谢皇恩。

皇帝又对常山王高演、襄城王高淯道:“长兄幼而英特,堪负大业,却不幸早逝。他生前将门下、中书二省统辖于尚书省,朕不改其志,希望你二人能担起尚书省之任,典领三省与百官,一则承继长兄遗愿,一则为朕分忧。常山王年纪稍长,任尚书令。襄城王年纪稍弱,任尚书仆射。明日朝会朕向百官诏告此事。”

翌日,皇帝向朝官提出让常山王、襄城王任尚书省长官,长广王任门下省长官。几个老臣面面相觑,未等他们发言,高德政进言道:“门下省掌献纳谏正、进御之职,尚书省则统领各司,二省皆是权重之府,常山、襄城、长广三王年纪尚幼,恐不能胜任,还望陛下择老臣任职。”

河南王高孝瑜反驳道:“秦时甘罗十二岁官拜上卿,汉时霍去病十七岁横扫匈奴大军,高侍中何必要以年纪论英雄呢!”

司马子如对于皇帝未允他封王之事耿耿于怀,悠悠道:“高侍中所言不无道理,三王若是先从微职历练,以三王之才智不日便可胜任三省职务。”

平日只在乎军事的太尉彭乐道:“三省事务实在繁琐,我看三王倒是有武将风范,陛下不如赐三王武将之职,将来为陛下横扫千军万马,一统南北东西。”

杨愔本欲进言劝谏皇帝为三王另选其他职务,但从皇帝的角度想,自古宗室少良佐,皇帝并非不懂此理,此时重用三个胞弟,一则迎合皇太后之意,一则制衡前朝旧臣。元善见虽将皇位禅让给了高洋,不过是至尊之位由元家过渡给了高家,朝臣格局与其掌握的权利并未太大改变,把前朝旧臣手中的权利一点点收回,高洋的皇帝之位才能坐得踏实。杨愔道:“三王幼而英特,饱览文籍,又长伴陛下左右,耳濡目染数年积奠,如今正是一展才智之时。臣以为三王皆能胜任尚书、门下二省之职。”与杨愔交好的燕子献、宋钦道、可朱浑天和等人附议。

对于此事,百官之中虽有异议,却敌不过赞同之声,况且此为皇帝旨意,反对者不过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皇帝既然想制衡,就不会不想到太子。如今太子只是个孩童,还未被置于权利中央,当务之急是增其智识,以备治国所需,至于丰实羽翼,乃是长久之事。作为太子少傅,杨愔手中的权利就是日后太子的权利,杨愔以太子之名逐渐充实自己的权利几乎没有阻力。待三王之事议定后杨愔奏言道:“依旧例‘东宫三少’有太子少保、少师、少傅,如今只有臣一人为少傅,请求陛下增置少保、少师。”

皇帝点头,问道:“诸卿可有合适人选?”

太宰厍狄干跟随高欢戎马一生,又是高欢的妹夫,如今成为皇帝的姑父,威望甚高,进言道:“斛律金的儿子斛律光文武兼备,高祖在世时亦颇赏识,可胜任太子少保一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