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魏迅化文集> 论现在有的评书演员和有的听众某类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论现在有的评书演员和有的听众某类事(1 / 1)

论现在有的评书演员和有的听众的某类事

要说评书演员和听众之间的事情,可以聊很多东西,但本文主要谈论这两类人之间的一类事儿。

现在的有的听众,捧或者损现在的评书演员,大多有些武断和毛糙,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很多听众,不了解和体谅现在的很多评书演员的难处。现在的评书演员在收入上,与前辈们是没法儿比的。虽然,多多少少有些收入,但是现在绝大多数说书人,如果没有其他工作撑着,很难支撑下来。我和邵军荣都是教师,臧汝德与王封臣都是主持人,等等,专门干评书的我们这一代人,少之又少。老一辈从茶馆摸爬滚打走出来,经验丰富,水平自然比我们要高,他们上电台的时候,舞台经验就已然了得,拿他们的优势比我们,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袁阔成先生,有国家的津贴和补助,以及工资,一部《三国演义》,从编纂到录制,用了很多年,可以说是字字谨慎,能不是精品吗?单田芳先生的时代,多元文化冲击还不明显,加上功底厉害,再加上当时评书在电台确实很火,哪有车载播放器和车载WIFI呢?谁能看到视频?所以,电台也火,而电台又多,每一集的报酬是相当可观的。所以,单老一天录两集即可。当然,单老由于自己干公司,使得其的压力比袁阔老的大得多,也就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自然有些纰漏,被一部分听众诟病。

其次,谈到收入,我们呢,也不能说就特别少,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您想象的多,反正我大多数情况,是集中在寒暑假,每集二十多分钟的时候,最多一天录六集,每集十八分钟左右的时候,一天录八集,等等,所以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编修上,肯定有逊色的程度。哪家平台在没有分成的情况下,乐意总花钱买呢?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听众与别的评书演员叫板:“单田芳都免费,你要什么钱?”就好像,现在的录评书不是劳动似的。如果听众朋友,尊重说书人的劳动,说书人报酬上去了,自然就会有动力录好书。在如今说书人努力录书,很多听书人不满意收费的时候,有的听众还乐此不疲的关注盗版网站,还美其名曰找不到正版作品,为了其们的贪婪和自私,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还凭什么要求说书人,提高水平,亦或集集精品?!!

第三,别说我们,就连单老的《九一九演义》和他自己的《乱世枭雄》比,《乱世枭雄》下部与上部比,《少林将军》前几集与后面的大多数集比,《隋唐演义续集》与《隋唐演义》比,都不在一个档次上。为什么?人是动态的,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录每一集的时候,身体状态,录书的感觉,身边的事情,对每一集的理解,等等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水平自然不一样。可是,在过去,都是顺着每一集,电台放哪集听哪集,听众只能被动的循序渐进的了解一位评书演员的功底!当网络逐渐普及的时候,老先生的地位已经确立。您就会耐着性子,全面了解他们!再加上那个时期的评书演员不多!而现在呢,能够弄分成的演员有一些了,狼多肉少了,网络发达了,免费玩儿的高票也多了,不用一集一集听了,很多听众就会像老师检查作业,校长听课的心态——不是为了听故事,而是刻意挑错儿,才去听的。有的所挑的错儿,确实是金玉良言,良药苦口,可真的非要像说书人与您有深仇大恨一般的指责吗?而有的听众,自己都没有做好功课,就来指责别人——有人批邵军荣的隋唐,应该四十六友,他为什么说三十六友。您可知道,有的版本儿的小说和评书,加上戏曲,就有三十六友的?!有人批我的《济公全传》,前面说小济公哭个没完,后面的老和尚说:“莫要笑,莫要笑”,前后不搭。您可知道郭小亭在原著,就是这么写的?等等吧!挑完错儿就挑吧,由于浮躁心态和可供选择的书多,就拿一集当百集的评论。您有权利弃书,您有资格评论,可是盲人摸象式的评论,真的可取吗?要么,您至少听过某书的百分之三十,才能对那个评书演员,录那部书时,做个简单枚举式的比较综合的评价。要么,您就不要评论!每一集都可能有它的具体问题,说那一个问题即可,为什么非要由于一处您不满意,就把这部书否定,把这个评书演员否定呢?所以,有人给我挑错的时候,我就会说:“您在您的工作领域也有很多不足吧,我们一起努力!”我说这话的心态是怎样的,取决于您评论我作品时的心态。柯蓝道尔对青年作家所说的,臭鸡蛋的论调,是极其片面且伤害青年作家的做法。据我看的资料,再烂的作品和再蹩脚的文章,鲁迅都会认真修改和回信,以做帮助。

第四,现在不是说书人高台教化的年代,但说书人与听书人可以成为朋友,伴随成长。不要说书人评论几句,听众就说:“都是成年人,道理我们都懂!”1.您怎么知道听书的都是成年人?2.成年人就什么道理都懂,每个观点都对?3.讲一个道理,就等于高高在上的教化?4.纯娱乐没有错,但说书人提出观点,就不能做探讨、交流、共勉,只能是教化?5.不批讲,叫什么评书?6.批讲的原因之一,就是每集时长基本一致的手段。7.评论也不是针对具体的人,而是社会现象!是说书人,对社会进步的责任!8.作为评论者,忌讳孟子所批的“人之患,在好为师”,但听或者看评论的,我觉得,就应该遵照孔子所言:“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何不可呢?说书人,不是非要教育听众,是希望互相学习,而不是相互的指摘。

第五,不多说了,还要录评书!录书有为利的一面儿,但更多的是爱。您听书,有娱乐的一面儿,但更多的也是爱。为什么,非要水火不容呢?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的批评家,都是幼稚的,需要在“创作时”“一律抹杀”。否则,那些写作的,就得“不是自命不凡,就要自杀以谢天下”。听众朋友们,请多留一些口德,因为它体现的是您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公民的涵养和操守!您说呢?

魏迅化,2020,7,2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