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大周中兴> 卷2-17章卫伯和2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2-17章卫伯和2下(2 / 2)

卫伯和说不清,当老太保得知周王胡这些年竟然栖身彘林,过着十四年逍遥日子时,他是怨愤多一些,还是释怀多一些?

而天子驾崩,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召公虎还是不能放松。

他要迎立新君,迎立一位对于国人而言已经早已“死去”的太子。他还要力排众议,要面对朝野非难,扶上马之后,还要再送一程。

召公虎就是这样的忠臣,他总有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

可他费尽千辛万苦拥立的太子静,除了“嫡长子”这个身份之外,就一定比他的弟弟王子友更能胜任天子之位么?卫伯和不以为然。

更何况,前日晚间在太保府密会周、召二公之时,卫伯和也暗中观察得知,这何尝不是召公虎的担忧。

说起来,周王静和王子友的性格是两个极端。王子友温润如玉,少年老成,这一点上,他像极了其临危不惧、温柔娴淑的戎族娘亲;但太子静却恰恰相反,虽然个性不如父王那般张扬,但是执拗的脾气却如出一辙。

更糟糕的是,太子静寄人篱下十余年,身边缺乏严父慈母的教诲,唯一的骨肉手足又两相不知,这样的环境只会早就孤僻多疑的性格,而绝非理想的天子人选。

从理智出发,王子友是个守成之君。大周遭遇共、懿、孝、夷四代周王平庸中衰,又经过周王胡虎头蛇尾的改革折腾,大周若要中兴,需要这般稳定成熟的君主。

但周礼是死的,说不得理智,也容不得更易。

召公虎身为周礼的卫道士,纠结归纠结,但却不容许废长立幼这种篡逆之行发生。他是召公奭的后代,是执政重臣,而不是虢公长父,可以不顾周礼、不顾骂名地立王子友以代太子静。

想到这,卫伯和叹了口气。“如果寡人是召公虎,又当如何?”

他很快就放弃这个假设,毕竟,召公虎不可能像自己想得这般透彻。

老太保历来不以聪颖机变著称于世,天下人称赞他“天下至仁”。智、勇、仁乃君子之三达德,只有仁这一个长处,或许更像是一种讽刺。

再说,太子静的江山到底能不能坐稳,可不单单是周、召二公一厢情愿。很大程度上,新天子出于平衡权谋考虑,更容易受到虢公长父等人影响。

毕竟,自古都是君子斗不过小人。更何况,召公虎要面对的小人很强大。

今日之前,虢公长父已然接连在大局上判断失误,把自己几乎逼上绝路——他先是在出征彘林之时临阵脱逃,错过救驾良机;随后在得知天子死讯后,又错误地把宝押在王子友身上。

这是千载难逢的攻讦机会,害死老天子,跟错新天子,哪一个错误都足够致命。但虢公长父运气不错,他的政敌周、召二公都是仁人君子,并没有就此落井下石。

于是虢公长父有了喘息之机,很快找到新的盟友——王子昱和王子望,今日在朝堂之上来了一出借力打力,将劣势瞬间转化为优势。

而且大周自从成康之治后,已有不成文的规定,宗亲王族不得轻易干政,除了担任大小宗伯外,尽可能不参与朝政。两个王子堪称废柴,对政治更是一窍不通,如何能胜任九卿?

但虢公长父做到了。

他巧妙得利用天子崩于外、太子匿于太保府这一千年不遇的“缝隙”,使得二位王子破天荒地有了影响王位继承人的机会。借此良机,虢公长父不仅出尽风头,还给自己拉拢了两个铁杆盟友。

更糟糕的是,周、召二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虢公长父把二公当作死敌,而不论是周公御说还是召公虎,都没有将这匹害群之马的威胁上升到政治斗争高度。

而政治斗争,是要死人的。

卫伯和自己就是卫国储君流血之争的亲历者,他何尝不想提醒周、召二公,可他毕竟是外诸侯,这层关系太过敏感。

每到这时,公石焕的箴言就会回想在耳边:“邦无道,则自求多福!”

卫伯和把老将军视作人生导师,他何尝不知,大周能中兴固然最好,可一旦日薄西山、坠入深渊,卫国便要随时要做好迎接大变局的准备!

寡人不单是大周太宰,更是卫国的国君。太宰只是朝廷百官的太宰,而卫伯,却是父母兄弟之邦的领头羊。孰轻孰重,卫伯和自有掂量。

十四年前,卫伯和一心只想平乱,太宰之位乃是出于情势紧急,临危接受周、召二公所托。可世人爱嚼舌头,总说这位诸侯国君提兵入京都,便是为了贪恋权位,平白无故背负了多年骂名。

卫伯和早就想卸任,太宰乃百官之长,在培养出接班人之前切不可草率。

可放眼满朝大夫、诸贵族子嗣,又有谁堪当此重任呢?能入卫伯和法眼的着实不多。

十四年来,他只看上前朝贤臣芮良夫之子芮阜。可此人充当副手还算凑合,若让其独当一面,带领大周中兴?恐怕太过勉为其难。

卫伯和叹了一气:“还是先培养一段时间再说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