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也就是李平到达富池的第三天,富池的天气开始阴沉的可怕,并伴随起阵阵黑风。
所有人都不得不在大清早就拼命忙碌起来,天气太冷了,他们必须准备出足够的柴火并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个避风和避寒的地方。
所有曾经一直在长江上游接力了解武昌局势的侦骑也全部都撤了回来,并将不再派遣。
在忧心忡忡的四下转了转并观察了半天云层后,李平下令派人与搜山时找回来的居民商议,希望能够允许他还没有屋住的兵马可以和他们挤一挤。
这是李平来到这个世界后所感受到的最冷天气,他不能再拘泥于形式。
同时,李平下令派出更多的部队带着之前被搜寻到的本地百姓去山中寻找仍在躲避的百姓,他不希望他们被冻死,不希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被毁于一旦。
李平对天气的判断没有错。
果然,很快下起了大雪。
随着雪越下越大,越来越多在山中躲避的百姓被找寻了出来或者主动选择了出来。
到了晚上,估计绝大部分躲避在附近山中的百姓都出了山,富池镇、伍家坝以及所有附近曾经的民居都迅速人声鼎沸起来。
对此,没人感到意外。
由于为避官兵而不能生火,继续躲在山中恐怕将只有死。再不信任官兵,但出了山却总归有活的可能。
大雪意外的帮了李平大忙。
虽然这个时候李平也更加繁忙,他必须亲身不断的去查看每一个部下入住的最新情况和保暖情况,与每一拨新回来的百姓们见面以安抚他们惴惴不安的心。
但他的心里却乐开了花。
嘘寒问暖这种很加分的传统做法,他从前就烂熟透了,也习惯了,并不觉得累和无意义。
百姓们都回来了意味着他迅速获取了大量人力资源,而不用再十分费劲的去在人生地不熟的山中反复搜索。
尤其是根据持续的统计,仅已经下山的矿工总数就突破了一千人,一支可以预见的军队正在向李平快乐的招手。
夜色中,等李平回到所住的一个百姓的宅院中时,宋宝来正在一个房间的火盆旁一边烤着火一边兴奋的跟高蕾和赵兰月交谈着。
他应该也是刚回来,身上和头发上还都没干透。
看见李平进屋,宋宝来立即眉开眼笑的掉转话头嚷嚷道:“李哥,咱们现在就可以琢磨造平炉了,咱这回高炉、平炉一块儿弄,多造几个,造大的,妥妥的来个大练钢铁。”
李平先在门口抖了抖身上的积雪,然后才一屁股挤到火盆旁并伸出十个有些发僵的指头去烤火,同时笑着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练铜还是第一位的,我们该造炮了。”
“快先把姜汤喝了,别感冒了!”
在李平进屋时立即起身把挂在火盆上方的小铜铫子(diào zi)拿下来并倒出一碗热气腾腾姜汤的高蕾在这时不容置疑的说。
铫子是明代烧开水的容器,与今天的烧水壶很像,也是今天水壶的前身。不过,它有很多不同的材质。
“太烫了!”李平小心的捧住姜汤碗后立即嘟囔出一句。
“哦,烫啊!拿来,我给你吹一下。”高蕾自然而然的顺势又去李平的手中拿碗。
“不用,我自己吹就行。”李平没当回事的说。
结果他没打算把姜汤送回去,而高蕾又双手来拿,两个人的双手不可避免的紧紧触碰在了一起。
正在两人面露尴尬时,突然间哑火并双手空空的一直错愕着盯着姜汤的宋宝来把目光移向已被挂回火盆上方的铜铫子问:“这里面是姜汤啊!怎么没人跟我说啊?”
宋宝来的话让李平和高蕾都愣了一下,触碰在一起的手也忘了分开,然后高蕾的脸立即就红了。
“你不也没问吗?就你多事!来,我给你倒一碗。”赵兰月有些气呼呼的急忙救场。
说完,她从高蕾身侧又找出一个碗,然后站起身来动作幅度很大的准备去拿小铜铫子倒姜汤。
高蕾在这时总算反应了过来,她急忙抽回仍在捧着李平双手的手让出空间,脸也更加红了。
宋宝来估计也反应了过来,他在赵兰月递给他姜汤时尴尬的缩了缩脖子,但眼睛却还是不经意的去偷瞄高蕾。
“为什么首要练铜,是要做铜钱然后去买造炮的材料吗?可不是听说也有铁矿石吗,那还要买什么?”注意到宋宝来小动作的赵兰月坐好后直接用非常萌新和没有逻辑的话题来破解尴尬。
“哦!我们要造的是铜炮。在其他的金属技术以及合金技术还没有发展的时候,铜的特性使其制成的火炮性能是最好的,我们从黄陂县城得到的那些铸铁炮别看一个个傻大黑粗,但其实根本不堪大用。”李平捧着姜汤解释说。
“原来是这样!”赵兰月佯装明白的从那里很认真的点头。紧接着她又问:“我们对火炮的需要很强烈吗?我看到大部分人连火枪都还没有呢!”
……
有了赵兰月拼命的岔话题,宋宝来也立即开始谈起了专业问题,谈起了他对新基业的各种想法,气氛很快也再次欢快轻松起来。
正当四个人开心的畅想着未来时,马永突然带着一名侦察连的战士匆匆来访。
侦察连的战士李平全都认识。这是一个班长,昨天被派去跟随赵冬冬一起护送杨明顺江而下去见左良玉。
李平的心中咯噔了一下。
不过,马永开口而出的话却出乎了李平的预料,但也更加石破惊天。
“刚刚得到准确消息,贼寇张献忠部奇袭攻破了江北六十里外的广济县城。”马永凝重的说。
广济县即今天的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