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祚永昌> 014章坐等客上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4章坐等客上门(1 / 2)

明代白银已经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但是衡量物价的指数仍旧是“贯”,一贯为1000文。带着价值低的铜钱交易,当然不便,白银就登上商品交易的舞台。白银按“两”,按重量算。可是,由于白银的成色(含银多少)有很大差别,所以仍旧要换算成“贯”。各地钱庄开出的银票,都是按官方冶炼成色很好的白银换算。至于实行银本位制,那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事情。实行银本位制的先决条件是白银不再论“两”,而是论“块”,也就是银圆。对,是“圆”,不是“元”。到现在大额人民币上印的依旧是“圆”。具体兑换比数多少按市场需求,有很大的浮动变化。所以,杨宛,给袁野留下了300贯钱,等值于400两成色好的白银。400两白银,可以在江南地区买200亩中等的水田。明朝募招的“南兵”,一个月的军饷大约是1600文----1700文。卫所兵则要低得多,大约为600---700文。因为他们有土地耕种。有了这么多的钱垫底,袁野就开始了他创造财富神话的行动了。当然,第一项是千里镜的制作。

通州(今通县),靠近京师,有运河通航之利,是北方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特别是从南方来的货物。楠木出自南方。袁野要的是比金丝楠木便宜些的香楠,不是最便宜水楠。袁野、单老爷子是雇了一辆马车去的。在车厢里,俩人就天南地北地聊开了。自然,袁野要详细介绍一下香楠。单老爷子别看年纪大,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香楠。这叫闻道有先后,和年龄无关。因此,多数时间是袁野在说,单老爷子在问。经过四天路上的交谈,还有千里镜的制作成功,老爷子遂成为了袁野的忠实粉丝。老爷子奇怪,你说,他一个小屁孩咋懂得这么多啊!嗯,你知识可以丰富,只要嘴上没胡子,脸上没折子,反正咋着都是小屁孩。

到了通州码头,俩人去了木料行。这一瞅,可就犯难了。咋啦,楠木都是大个头的。这不是废话吗,只有个头足够大,才能出的板材多啊!楠木金贵啊,运来一棵不容易,越粗越值钱。可是,袁野俩人钱是有,关键是咋着运回去。袁野摸摸后脑勺,就琢磨开了,有没有规格合适的木方子卖啊!一问,没有。虽然有板材,可是没有三寸半厚的啊。“掌柜的,敢情这楠木,一长就这么大啊?”袁野有些发急了。

熊孩子,咋说话呢?谁家的楠木一长就这么大。“这位小哥,你啥意思?”

“我问问,有没有口径小一些的?”出门在外,举目无亲的,袁野可不敢说硬话。

“没有,都是这么粗的。嗯,你要细的楠木?”掌柜的好奇起来。

“是啊!我们是旋木的,旋些小孩的玩意,刻些小摆件,或者香珠。”袁野俩手比划着解释说。

“嗯,有些这么长长的,手腕粗的你要不要?”掌柜的比划说。

袁野一想,应该没有这样的木头啊!咋回事啊?没有等袁野答话,掌柜的说话了:“是用来摽楠木用的摽子。要不要,很便宜的。”所谓摽子,是捆扎好之后,怕绳子捆得不紧,用木棍搅缠几圈,再别上的哪个木棍。楠木都是大木,如果在船上滚动,后果不堪设想,用船运最好的办法是将其和船捆成一个整体。运楠木的船就地取材,就用楠木树粗枝当摽子了。楠木可是稀罕物,卸船之后,掌柜的舍不得烧掉,就积攒了一些。

“我得看看,这楠木树枝,肯定香味小,旋出来的物件,不知能不能卖出去。”袁野心中一阵狂喜,脸上却有些迟疑的表情。

“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小喜子,领这俩客商去。”掌柜的知道卖不上价钱,也就懒得去了。袁野一使颜色,单老爷子摇摇头,“小少爷,咱不能光贪便宜啊!如果没有人买,砸在咱手里,可就麻烦了!”不过嘟囔归嘟囔,他还是顺从地跟着去了。掌柜的不由得心头一喜。这些木棍子,烧舍不得烧,今天总算弄出去了。袁野跟着小喜子到库房转了一圈,看了看多数合用,就回到柜前和掌柜的砍起来价钱,是真砍啊,袁野很狠的,他是从一折砍起啊!最后双方按一贯钱八十斤成交。掌柜的也很高兴,废木棍子卖了个好价钱。又串了几家卖楠木的商行,袁野只花了50贯钱,竟然买下了一马车的香楠摽子。这辆马车不是拉客的马车,是那种拉货的。大吉大顺啊!这下子就是再做300支千里镜也够用了。并且,还少费了许多旋木的功夫。只是住了一晚,顺便买了些熟制好的羊皮、大帽小铜钉、几个羊皮小袋子,和一把长长脖子的茶壶,就是茶馆里续茶用的那种,俩人就急忙返回。

“野儿啊,你卖这个茶壶干啥,难道你想开茶馆啊?”单老爷子很是不解。

“大爷,您老不觉得咱用刷子刷胶,既浪费又粘的到处都是吗?镜筒里面可是需要干干净净的,一点也不能让胶溢出来。我想用截下这个小细嘴,绑在羊皮袋子上,袋子里装上热胶,一点一点的往外挤。”袁野比划着说。这个吗,在后世很普通,餐馆里的厨师、糕点店里面点师都用,可是当世就属于奇思妙想了。

“你小子,可是真嘎!你这小脑瓜咋这么好用呢?到底是咋长的!”单老爷子扭头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