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木尺抛光,然后目测自己指甲盖的宽度,以每个食指的指甲盖宽度为一厘米计算,刻出两把一米长的直尺。
这些都是秦炎目测得到的,与现代的刻度难免会有误差,但此刻他手上也没有现代的计量工具,只能这样将错就错了,相当于重新设置了一套计量体系。
木尺刻好了,秦炎干脆努努力把其它的计量单位也搞出来。
有了长度单位,面积就是小儿科,连小学生都会算。
所以秦炎设置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全部照搬现代计量名称,一亩是663平方米,但为了方便秦炎设置100平方米为一亩,为将来的农业打下基础,就是可惜了,来到这那么久也没发现学生谷物,不然秦炎一定要种起来。
面积之后是体积,也就是容积。
秦炎凿了一个一立方分米类似水瓢的东西,不同的是水瓢是圆弧形的,这个是方形的,屁股后面带了个把。
有了容积单位重量单位就更简单了,一升水就是一公斤,半升水自然就是一斤,即500g,1000公斤就是一吨。
终于把基本计量体系弄好了,秦炎把东西收起来,回到帐篷后倒头就睡,主要是这一天天的太累了。
次日,秦炎很早就起来继续昨天没有做完的工作。
首先他把高炉二号烧起来并往里面倒入锡矿,锡的熔点较低,没多久通红的锡水就顺着高炉的缝隙流下来,聚集形成银色的金属疙瘩,不过锡是锡、银是银,两者长得很像但却不是一种金属物质。
和最初提炼的铜疙瘩一样,锡块中的杂质也比较多,而昨天捏好放进窑炉里烧制的坩埚就该起到它作用了。
羽比秦炎起的还要早,他负责烧陶的工作,所以起来之后就把窑炉里的陶器全部取出,然后在捏制新的陶器放进去。
秦炎取来坩埚,把它放到通红的炭火上烧,同时加入昨天和今天提取的铜疙瘩,另一只坩埚则加入锡疙瘩。
高温不断烧灼,让原本已经冷却下来的金属疙瘩又变成了液状,由于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其中的杂质会漂浮在上空,这时就可以用陶棒撇去里面的杂质,尽可能的获得纯度较高的铜和锡。
青铜是铜锡合金,当然也会掺入铅,但秦炎不掺入,因为铅是有毒的,制作成工具还好,若是炊具根本不能用,岂不是浪费么。
铜锡合金是有比例的,如果铜太多制成的青铜就会很软,如果锡太多制成的青铜就会很脆,一碰就裂,所以必须按照合适的比例来,才能制成软硬合适的青铜器。
关于这个比例秦炎没有特意学习过,但他曾读过一篇文章便记了下来。
这本书是《考工记》,里面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谓之鉴燧之齐。”
意思是六种不同器物合金的比例,其中金所指的便是通,锡就是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