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了连连点头,李东升正好听到杨弘礼在哪里说要大唐把作物全改成红薯,连忙劝说道:“杨尚书,千万不可!”
“怎么?不行吗?”
“陛下,这个红薯我是听一个胡商说了以后就留心寻找,找了六年才偶然的机会在西域见到。由于对这个植物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微臣才把它带到家中认真培养,从而总结出经验再向别的地方推广。”李东升侃侃而谈,这个机会也是难得,正好把红薯给推介出去:“这个红薯是不能做主粮的,首先就是薯首先要留种,然后剪秧,最后扦插。这些都是人力完成的。其次,田间管理也很费人工。红薯地上茎叶生长迅速,如果不将其移除,就会挡住太阳,导致红薯减产。所以红薯秧子要经常的翻动和收割。隔几天都要搞一次。这些都是微臣在家中试种所发现的问题,至于其他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地方小还没有发现。”
“这么说你并非有意隐瞒不报?”李绩出来说了句。李东升真想给他竖起大拇指点个赞。不愧是知名将领,抓时机跟说话的技巧都是那么的准确。
“回陛下,尚书,王坤所谓的我有好东西隐瞒不报,就是心怀不轨。这就是典型的外行说的话。所以这种连自己本职工作内容都不精通的人根本就做不了事情。”
“行啊,那你给大家讲讲为什么把红薯藏着不给外人看?你的想法是什么?”
“陛下,由于红薯是外来物种,渡过茫茫大海,千里被千里迢迢的带到我大唐,首先需要的是稳,要让红薯在大唐先活下去,再一个我们小范围的耕作,对种植红薯的农田还有周围的农田进行比较,看红薯是不是会影响生态。在小范围了试验,既能看到效果,有问题的话可以把事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我称之为试验田。”
随着李东升对红薯的解说,大殿里的大臣们算是清醒过来,一个个都是兴奋无比的讨论起来,有些人还提了问题,李东升也一一做了回答。
刘自脸色很难看,今天看来又是一场失败。御史台的人竟然几次都没有把李东升给弹下去,可见李东升圣眷多浓,特别是王坤被骂的悲惨结果,今后一段时间肯定要消停点。
“试验区?”李世民很有头脑,细细的一品就知道这个好处了。房玄龄他们也是连连点头,夸奖李东升年少有为,做事及其有章法,是个人才。
大殿里只有一个人是没有微笑。长孙无忌就站在宫殿里的文官的那一行里,他就这么远远的看着李东升轮廓分明的侧脸,挺直的脊背,面对如潮的弹劾从容不迫的气度,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自己儿子以前是天之骄子,长安城里人见人爱,自从李东升进了长安以后,自己儿子的地位就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