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当道家统治中国> 千里埋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千里埋伏(2 / 2)

而刘启也从此有了他此生最大的仇家。

这一次结怨最终酿成了景帝朝最大的祸乱。愤怒与仇恨相互裹挟,搓成那名为“矛盾”的引线,它埋伏千里,直待时机成熟时被火药点燃。

刘启即位后,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撺掇自己的学生在刘濞的创口上撒了把盐。

晁错,这个满腹心机,一心想着实现法家专制的帝国臣子,早该从刘启幕后现身了。刘启仿佛是一只提线木偶,晁错提着线隐藏在帝国的权力中枢已经很久、很久。

晁错是颍川人,早年曾跟随轵县一位叫张恢的人学习申不害、商鞅等人的刑名学。他有两个很牛的同学,一个跟贾谊是老乡,是洛阳人宋孟;另一个则是刘礼。史书并未记载宋孟的作为,至于刘礼,此人乃是楚元王刘交之子,后来在吴楚之乱平定后被封为楚王。

学成之后的晁错就成了刑名学研究的专业人才,紧接着又通过了太常寺的研究生考试,成功进入太常寺工作,从此成为社会科学国家队中的一员,担任太常掌故一职。

晁错一开始是以学者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

刘恒在位的时候废除了挟书令,按照中央的部署,各家思想、各种典籍都应该有专业的学者和研究者,当时整个国家研究《尚书》的人很少,照现在话说,有关《尚书》的学术研究在当时是一门“绝学”。朝廷只听说济南郡有一个叫伏生的人精通《尚书》,曾经担任过秦朝的博士官,是个资历很老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惜此人年龄已经九十多岁了,骨头老得都快散架了,不可能再让老爷子千里迢迢跑到大西北。

朝廷需要选一位潜力巨大的青年学术骨干跟着老先生去学习。

好运气降临在了晁错身上,由于太常(主管国家学术、宗教事务)的举荐,晁错顺利被派往济南,成为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人,结项后作为一位高水平的学术人才直接升入了经学国家队,同时还有了在皇帝面前尽情发言的特权。

学成归来的晁错整个人都显得气度非凡,说话常常引用《尚书》的句子,明显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从头到脚学者范儿浓郁,这就使得刘恒对他十分欣赏。晁错很快就相继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负责教导太子的学习,成了太子的老师。太子舍人掌管太子侍卫工作,秩二百石。门大夫是太子家的守门官,可别小看这看门大爷的闲职,秩六百石,而且有许多和太子亲近的机会。太子家令就是太子的大管家,秩八百石,太子的日常生活从此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晁错在文帝朝时就已经表现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