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和珅狂想曲> 第一百六十五章 国学开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五章 国学开讲(1 / 2)

很巧,下一节课该论到老王,讲授国学。

这一课兄弟二人也一样是同修的,于是他们便一前一后奔向下个课塾。

此间教授的国学可不仅仅是所谓传统儒学,大清虽把儒家定为经典,众士子虽将孔丘尊为至圣先师,可咸安宫官学的大儒宗师眼中,学问便是学问,没那许多世俗权衡。

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老王的国学却包含诸子百家,甚至连“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杂家”也仅是其中一家分支而已。

所以在外人眼中,这门学问便更高大上一些。他们整日里谈说的也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

说前说后,其理论总逃不开宏伟志向、包容理解、历史使命那些。

可小和琳却觉着,这些话儿并这门课程实在太大、太空、太假也太莫名其妙。

更重要的是,国学王老师偏偏还是个敦厚君子,他虽然年纪大了些、胡子白了些、刻板严厉了些,却很讲道理。

于是,和琳这家伙此前便一直蓄谋,想给这位老先生搞个“一鸣惊人”出来。

而今日,讲得却是千古变法经典,助大秦一统天下的“商鞅变法”。

只听这老先生板着脸,一脸严肃讲道:

“天地法则,客观公正,物竞天择,便是道理。

商君与始祖皇帝同姓公孙,名鞅,其后因功受封商地,才被尊称商鞅。

他曾主导并参与秦国变法革新,是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也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变法虽酷烈无情,他的行事虽急于求成,他的改革虽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可他也实实在在打破了当年国家的阶级壁垒,为当时的秦国带来新的希望。

商君认为“人无至善”、“民与国争”因此,统治者需要立法定规,用以约束“民”不以私族小益损害“国”之大利,极大调动生产积极性,减轻无谓内耗。

他的理论有其个人性格因素引导,也有他游历天下,尤其实地访查秦国的所见所闻的影响。

但更多的却还是天下战乱纷争,豪强氏族并起,山河残破不堪的现状的失望,使他对人性纯善与制度自愈失去期盼。

所以‘民弱国强,国强民弱。’便成《商君书》的核心论据。

其中所谓驭民,却如牧者驭兽一……”

王老夫子的话才说一半,和琳却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朝他晃悠。

老先生从来都是讲理的人,既然学生有所疑问,他自会履行人师的解惑义务。

于是,他便停下自己讲授,示意和琳可以先行提问。

和琳忙恭敬对老王先生行了一礼,而后带着歉意向同窗们笑了笑,问道:“先生,我听人说:‘秦’得以一统天下,全赖商鞅变法革新为国家积蓄实力。

您曾给我们传授过:‘践以辨伪’的道理。

既然商鞅的变法确实被证明对国家有大用,那他‘国强民弱’的观点便该是正确的,是吗?”

老先生叹了口气道:“不错!他的观点一针见血,可谓法家经典。”

和琳又问:“即如此,儒家‘民贵君轻’的观点却又该何从谈起?

我大清如今的治理方略难道是错的不成?”

王老先生笑了笑,踱步上前轻轻敲了敲和琳的小脑瓜,算是对他“挖坑设陷”的小小惩戒。

而后才正色说道:“和琳,‘求学好问’是好事,可这‘问’却不可以盲目,不可以轻率,不可以因问而问。

此类‘以问代思’的行为,决不可取!

荀卿先生的《劝学》中虽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之说,却亦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之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