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二轮扯皮,叶首辅同意在家赋闲的前吏部侍郎元师中即刻起复,并答应发起增补吏部左侍郎的廷推,吴越合手廷推,人选必然是赋闲在家的元师中。
元师中进京后,以他的威望,再加上署理吏部的权柄,就算吴党反悔,进入内阁也只在反掌之间。
越党这回算是白捡了个大便宜,作为回报许副宪答应推荐兵科给事中熊良遇挂监察御史衔巡察两浙盐政,并以钦差身份会同骆思公察办临安余杭两案。
当天中午午时,叶首辅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草拟了两封奏章再次送入宫内。一封是增补吏部左侍郎的提议,一封是举荐熊良遇担任浙江巡按御史的。
当天下午未初,督察院、兵部和首辅意见相同的奏章也送入宫内。
当天下午未正,宫内的圣旨就发了出来。
当天晚上,兵科给事中熊良遇打点行装,带着圣旨连夜出城赶往浙江。
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当然,这个效率是吴党以巨大牺牲换回来的。
问题不牺牲不行啊!万一骆思公不小心顺着张与哲这条藤摸出背后黄金白银的走向,那吴党受牵连的人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相隔两千多里,在京的吴党掌控者们当然不知道骆思公被困住了。
骆思公事后又去查了十二年前萧山县关于吴家庄落户档案,档案中只备注了吴家庄是沿海倭乱流民迁入,具体每个人原来的户籍却只字未提。经手此事的前萧山县周县丞倒是官运亨通,已经升迁为南直隶宁国府通判了。
骆思公又亲自跑了趟宁国府。这位宁国府的周通判倒也坦诚,把整件事的原委告诉了骆思公。
当年吴家庄那片属于一户大地主家,这家与时任萧山知县有仇,就勾结倭寇攻入萧山县城灭了知县满门。
后来吴梅林主政浙江,查明了此案,按律将这家所有的男性或凌迟或处斩,所有的女性被赏给抗倭功臣为奴,所有的田地财产充公入官。
当时沿海因为倭乱产生大量流民,朝廷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全部遣返回乡,一般就选择重新编册就地安置。
当年萧山县按命令先安置了两批流民。还有一片地县里没权处置,数次呈文都被上面驳回来,就这么始终空置着。
直到之后两年,绍兴府突然同意将这片地拿出来安置流民。恰好此时有人找到负责此事的周县丞,请他帮忙安置一批流民。条件是安置的这批流民来历不许萧山县过问。
托周县丞办事的这个人是东南总督府的林经历。总督府的面子周县丞哪敢不给,只能老老实实照办。对于吴家庄那批人他确确实实一无所知。
周推官当了收了林经历的贿赂,事后不敢主动坦白此事。但是这事不重要。
一来,当年林经历的授贿手法非常巧妙,根本不担心被查出来,更何况事情已经过去十二年了。
二来,周本人现在担任宁国府推官,对大明律熟悉的很,算来算去自己顶多不过是增减文书之罪,以大明朝现在的官场风气,如果连这种事都要追究,那就没一个官员能跑掉了。
洛思看得出周推官没有说谎,也就是说官府纪录上的线索全部断了。那唯一一条可查线索就是经办的林经历。
说实话,洛思公对这条线索同样不抱希望。吴家庄的人都撤了,为老夫子还会留下这么明显的漏洞给他么。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骆思公还是去了查了趟林经历。
林经历早就辞官回家了。洛思公又去了趟林经历的老家,发现林经历及其直系亲属早就不知去向。林经历的远房亲戚告诉骆思公,林经历在杭州北门开了间脚行。
等骆思公找到林氏脚行时,附近邻居告诉他林氏脚行已经关门好多天了。骆思公破门而入,此地和吴家庄一样,没有留下任何一丝可供追寻的线索。
至此,线索全断!
圣旨还没下来,骆思公只能滞留杭州。闲来无事,他带着两个后辈微服去山阴拜会了卫余卫老夫子一次。
骆思公并不是去逼问口供的,皇上的旨意没下来,他现在连陆挽都动不了,更何况是卫夫子。骆思公只是出于尊敬和过往的交情,单纯的拜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