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回到皇宫,朱翊钧并没有再出宫私访,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每天上百道的奏疏要看。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不是这里干旱,就是哪里水灾,年年如此。
殿试一直拖着,每天都有奏疏呈递上来,甚至有些奏疏开始攻击朱翊钧。
“皇爷,科道言官,又上奏疏请尽快举行殿试。”
朱翊钧看都没看,问张鲸:“总共多少道奏疏了?”
“算上这两道,总计六十七道奏疏。”
“留中,以后请求殿试的奏疏,一律留中。”
“这是户部报上来的,修缮太庙费用的清单。”
朱翊钧拿过来仔细看了下,有些地方不对,问张鲸:“奉先殿采办庆诚灯,一盏灯具要多少银子?”
奉先殿是皇宫内供奉皇家历代祖先的地方,用途和太庙差不多,因为在宫内,祭祀更方便一点。
“回皇爷,采办庆诚灯,大约七两银子一盏。”
朱翊钧祭祀太庙的时候,大概看了一眼里面的礼器,庆诚灯是三十六盏。
“诏:内阁大臣、成国公、定国公、工部尚书、太常寺卿、还有户部侍郎到乾清宫。”
“奴才遵旨!”
内阁大臣就在文渊阁办公,很快就到乾清门,没有朱翊钧的召见,只能站在门口等着。
很快工部尚书、太常寺卿、还有户部两位侍郎就到了。
朝廷重臣在乾清门候着,今上又没有召见,实在忍不住问道:“三位阁老,今上有何要事召见?”
“吾等也不知,孙公公让我们在乾清门这里候着,一会听宣。”
“呦,出什么大事了?三位阁老,工部、太常寺、户部都在这候着?”说话之人正是定国公徐文璧。
他刚才正在府里听评书,听到皇帝召见,马上进宫。
“成国公也来了,陛下有何要事,这么多人?”
定国公徐文璧在嘉靖朝备受宠溺,现在更是班首公爵。
“张阁老,陛下召见吾等,有何要事?”
“定国公,老夫也不知。”
孙德胜见人到齐,进东暖阁通知朱翊钧:“皇爷,阁老们都到齐了。”
这是朱翊钧第一次在乾清宫召见大臣,在大殿正上方,写着明道勤政四字匾额。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户部报过来的清单。
“臣等拜见今上!”
内阁大臣、工部尚书、太常寺卿、户部侍郎站左边。
定国公、成国公站右边。
“诸位臣工,可否知道这份清单里头有没有问题?”朱翊钧把清单交给孙德胜,让他给诸位大臣传阅观看。
首先交给内阁大臣。
张居正拿起清单看了一遍,摇了摇头。
张四维和张学颜也接着看了一遍,也摇了摇头。
工部尚书、太常寺卿、还有户部侍郎,见内阁大臣都没有发表看法,同样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