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大周中兴> 卷3-06章方兴1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3-06章方兴1上(1 / 2)

方兴知道,召公虎寻访兮吉甫许久,为的便是今日这番促膝长谈、虚心求策,而身边的仲山甫更是意外的收获,老太保好久未曾像今日这般谈兴甚浓。

老太保道:“自共、夷、孝、懿四王以来,大周朝纲不振,四夷屡叛,国力渐落。周厉王即位后,颇有中兴之气象,可惜终在专利一策上功亏一篑。如今,新王即位,主少国疑,百废待兴,想请教二位贤士有何治世良方?”

见召公虎身份尊崇却礼贤下士,兮吉甫和仲山甫不敢怠慢,纷纷献策。

兮吉甫高屋建瓴:“大周如今之困局,可分内、外二策以解——内者,首要富国,次要强兵;外者,一攘四夷,二抚诸侯。”

召公虎大喜道:“愿闻其详!富国如何?强兵如何?”

兮吉甫道:“富国,乃解决内忧之本也。大周自公亶父起,历代先王前贤皆提倡以德治天下,以至后世诸王皆以为,只需施以德政,便可以垂拱而治天下大,此言谬也。”

方兴知道此言大悖常理,召公虎也是不解。

兮吉甫道:“此策还得垂询仲山兄,他曾言,国富方可治天下,国贫必然途穷。仲山兄遍览历代经济简牍,方知仓廪之实,才可牧四方之民、统御万方。”

召公虎称是,转而问仲山甫:“仲山先生,愿闻高见。”

仲山甫道:“太保,这还要从夏朝开始说。大夏虽一统中原,但国土狭小,唐都方圆不过百里。大禹治水后,夏人以农为生,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德治足矣。然有夏一朝战乱频仍,边患四起,何以故?并非德政有缺,而是王室积贫积弱、国小兵寡之故也。”

召公虎频频点头道:“此高见也!夏王朝之倾覆,确是因为小国寡民,失控于方国之故,这才被东方夷人领袖商汤所灭。”

仲山甫又道:“再说商朝,殷人渔猎为生,鸣条一战灭夏后,才占领肥沃中土。但殷人从不务农,而是大行货殖之道,或买或抢,攫取周边农耕部落出产之粮。久而久之,商王室越来越富,其四方诸侯却成了竭泽之鱼。

“商王朝立国之本有三——尚武、重商、崇巫。武力强则服偏远,财力盛则雄邦国,巫术兴则蔽民智,商朝国力登峰造极,疆域也达夏朝数倍。然而商王室屡屡迁都,早商迁都八次,晚商迁都五次,可知何故?”

召公虎道:“此事历来众说纷纭,有人云乃水患频仍之故,有人云乃王位倾轧之故,莫衷一是。”

仲山甫摇了摇头:“非也,商人迁都,只有一个原因——缺粮!”

“缺粮?”召公虎沉吟。

仲山甫道:“正是!我们周人安土重迁,以耕种为国本,不离故土。可商人不同,他们四海为家,逐利而迁,故而哪里有粮食便迁都于彼。长此以往,贩粮者越多,种粮者越少,岂不坐吃山空?

“直到盘庚迁殷,才重新重农,此后再未迁都。盘庚在位之时,商王朝转危为安,王位传到其侄武丁手中,国力到达鼎盛,八方来朝、四夷宾服,这都是盘庚王迁都中兴的功劳!”

召公虎道:“夏有少康中兴,商有武庚中兴,如今大周也已非中兴不可,我辈当以史为鉴也!如此强盛的商王朝,后来是如何颠覆?”

仲山甫道:“古人云‘盛极必衰’,商朝之覆灭,后人往往简单归咎为周王无道,太过武断。商朝富甲天下,纣王南征北战至北海、南海,造鹿台、肉林酒池,如此奢靡,国力尚未穷尽。”

召公虎若有所思:“那又是何故倾颓?”

仲山甫道:“非为经济,乃是人祸。殷初三权合一——商王身兼殷军统帅、商盟领袖、巫教教主。可到了商末,先是祖甲改制,其后诸王又疏远巫教,分裂商盟,立国三大支柱分崩离析,四方也叛乱不断,牧野一战,败于大周之手。”

兮吉甫道:“太保去岁在给厉天子柩谥之时,所献《荡》诗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兮先生博闻强识,孤甚佩服,”召公虎又问仲山甫道,“大周开国以来,经济如何?”

“仲山献丑,姑妄言之,”仲山甫顿了顿,继续道,“自先祖后稷开始,大周以农为本,几经辗转后定都关中平原沃土。武王伐纣,以弱胜强,但天下国土还有三分之二在殷商遗留手中。于是,周公旦推行分封制,让兄弟、子弟、功臣们裂土封侯。

“说是裂土,其实只是空头承诺而已,封地还在殷商余孽手中,需要新诸侯们白手起家,去把许给自己的地盘抢夺回来。而诸侯们安心经营封国,再将收成按口率缴纳天子、进贡称臣。然而,时至今日造成大周困局者,恰恰又是因分封制度而起……”

召公虎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仲山甫接着道:“大周初年,地广人稀,亩产足以养天下之民;而如今两百年过去,大周人口增长十倍,而天下良田却无增益,逢今大旱,自是民不堪苦。加之有不良奸商屯粮居奇,赚取大笔差价,发国难财。”

召公虎问道:“大周重农抑商,不知此等商人是大周国人,还是商朝余孽?”

仲山甫道:“兼而有之。货殖之利,数倍于农耕,自古好利之人甚多,岂能禁绝。而何况,商朝覆灭之后,据说巫教与商盟并未瓦解,而是转入地下,近年来颇有死灰复燃之势。”

谈及巫教和商盟,召公虎神色大变,方兴也是心有余悸。

召公虎道:“如此说,奸商竟能影响天下大势?”

仲山甫接着道:“套利商人固然可恶,但也只是疥癞之患而已。真正的沉疴痼疾,而是在各诸侯国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