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能把人挡住,人和山都属于外面的世界。
山不论怎么嵬巍都做不到,除非是倒立着倾斜,等于大于了一百八十度,向着下面压下来,形成了某个凹陷。在这种情况下,外面的天空世界依然大于山,这是由于眼睛的确信和眼睛记忆中对于天空的确信确定的。
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山洞,往洞口里面走。天空等于了洞口,还是知道外面的天空很大,山洞不是另外一个天空,就在外面的天空下。
洞口封闭,不知道有外面的天空,只有山洞的天空。
没有别念,在这里生,在这里死。这时候有大于小于等于三种情况,为山洞里面准备的情况是小于,小于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如果山洞里面生存的是人,就要有足够的空间,有天空有地面有感觉和情感,有远方,但是走不到界壁那里去。
因为距离足够远,界壁是另一个世界,界壁就是地面。
没有人看到这个区别和尽头,看到了的人说不出来,说了也没有人相信。
等于的情况是我就是山,我正好处在界面和表皮上,我界和天界的表层。
我本来就是一座山,山洞是我内在的意识,我外面的意识是天空。我知道我自己,我有一个远古的形成过程,但我醒来就是这个样子了,方圆四五十里或者五六十里。
我的意识要想鼓动,只有从内意识或者外意识着手,我要站起来,也能够行走,我是一个山人,是一个巨人。
但有某些意识控制着我,我还站不起来。
醒了之后还要醒,才能够摆脱控制,我要知道是什么加在我身上。
大于的情况很多,有更多更大的大于,四大于一,一万也大于一,对于个体来说外膜就是意识可以触摸到的地方。
人人都是天马,边际就是不会失掉自己的地方,还是一匹马,知道自己是马。
没有疑问就是打算好了要去面对疑问,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自己是一把钥匙,一个洞口,一个契机,也就是机缘,让机缘具备。
有一个外膜,外膜之内都是山洞。会看到有一个穿白衣的人站在山顶,他离不开自己的山。说他压在山下或者脚上拖着脚镣也行,这不是一种倒置,先说了结果然后才说过程,就像西游记一样,先说了出世、从山下被解救出来、真假自己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而所谓取经更是一个关键,离开了个例走向普世。
“你想离开山吗?也就是你想离开自己吗?”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声音洪亮,像群山此起彼伏地回响。
“你想离开你自己么?”
犹豫了半久,说,我可以离开我自己,但是你能给我什么?荣华富贵还是长生不老?
“不,你弄差了,不是我给你什么,而是你要给我什么。”
我有什么呀,我什么都没有。
“你有的,你肯定会有的,每个人都有,就看你肯不肯给我。”
那是什么?
“你的一部分意识。”
一部分意识,这开玩笑的吧。意识能给人?
“能。何况那本来就是属于我的东西。给我,你不会少了什么,不给,最后还是白费一场地要消失掉。”
我不会变成白痴吧?
“那你认为什么是白痴?”
感觉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张口就会来,但张了半天口却难以回答,白痴是纯洁的痴人,已经发生了一些“故障”。白是要有条件的白,痴是要有条件的痴,不是原始的白和痴。
原始的白痴只是一种准备,本来就白和痴。意思是还没有启动,启动了之后的白痴才是白痴。栩园杂谈上说有三种启动,一是我有意识,我告诉我的意识我想怎样,我为这个意识而努力,就是发心。
想了很多一步不动,这一点用处都没有。
得要去做,在做的时候才会发现目标和阻挡。人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得合计就好了才有路走,是路就有两侧,只有中间的路才是路。还会遇到两岔路和三岔路的情况,或者很多岔路,只能走一条,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就得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权衡得失之间的利弊。